|
- 2017
不同手术入路行分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比较DOI: doi:10.7507/1002-1892.201705078 Keywords: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直接前方入路, 直接外侧入路, 早期疗效 Abstract: 目的 对分期行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别采用髋关节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以及直接外侧入路(direct lateral approach,DLA),比较两种手术入路置换术后早期临床疗效。 方法 2012 年 1 月—2014 年 12 月,收治 32 例双侧髋关节疾病患者。男 20 例,女 12 例;年龄 30~67 岁,平均 45.3 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14 例,髋关节发育不良 12 例,强制性脊柱炎累及双侧髋关节 4 例,骨关节炎 2 例。分期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随机选取一侧采用 DAA,另一侧采用 DLA。比较两侧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总失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髋臼假体前倾角;比较两组术后髋关节 Harris 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 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 Ⅰ 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20~53 个月,平均 39.6 个月。DAA 组切口长度、总失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 DLA 组,但手术时间较 DLA 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髋臼假体前倾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2,P=0.266)。DAA 组及 DLA 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25.00% 与 15.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9,P=0.536)。术后各时间点两组 Harris 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 组术后 3、9 个月时 Harris 评分较 DLA 组显著升高(P<0.05),但术后 18 个月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3 d 及 1 周,DAA 组 VAS 评分显著低于 DLA 组(P<0.05);术后 4、8 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X 线片复查,随访期间假体均无松动、下沉等。 结论 相对于 DLA,采用 DAA 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加快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等优势,早期疗效较好,但易并发股外侧皮神经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