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  2012 

全身麻醉657例恢复期常见并发症及护理策略

Keywords: 全身麻醉,恢复期,并发症,护理策略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摘要 全身麻醉(全麻)恢复期,患者呼吸及循环功能仍处于不稳定状态,各种保护性反射仍未完全恢复,其潜在的危险性并不亚于麻醉诱导时,因而是麻醉并发症的高发期,但大部分并发症是可预测和防范的,且通过积极的治疗措施和护理策略能将并发症的危险度降到最低,大大地提高麻醉恢复的安全性。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07至2010-03收治的657例全麻患者恢复期出现的并发症、原因及相关护理策略。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我院麻醉恢复室接收全麻术后患者657例,其中男364例,女293例,年龄4 ~75岁。按年龄分为3组,其中≥60岁为老年组,共85例;18~59岁为成人组,共453例;4~17岁为少儿组,共119例。1.2 方法1.2.1 处理措施 于恢复期常规吸氧,气管内插管需呼吸辅助者常规机械通气;连续监测心电图、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无创血压、心率、呼吸、体温及恶心呕吐等情况。采用Aldrete麻醉后恢复评分标准[1],依据肌力、呼吸、循环、SpO2、神志等对患者进行出入麻醉恢复室评估,达8~10分者可以转回普通病房,否则视情况送ICU。1.2.2 病情评估 患者均采用统一的评估标准进行评估。本组研究病例均在麻醉恢复期统计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估指标:(1)低氧血症: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90%;(2)高血压:收缩压超过患者术前基础值30%,或舒张压超过患者术前基础值20%;(3)低血压:收缩压下降超过患者术前基础值30%或<90 mmHg为低血压;(4)苏醒延迟:在麻醉恢复室滞留时间>2 h;(5)其他并发症:如低体温、疼痛、烦躁、寒战、恶心、呕吐等,低体温是指腋温<35 ℃。1.2.3 疼痛评分 疼痛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T0)划分标准分为0~Ⅳ度,0度:不痛;Ⅰ度:轻度痛,为间歇痛,可不用药;Ⅱ度:中度痛,为持续痛,影响休息,需用止痛药;Ⅲ度:重度痛,为持续痛,不用药不能缓解疼痛;Ⅳ度:严重痛,为持续剧痛伴血压、脉搏等变化。统计各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并分析各年龄分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全麻恢复期并发症 本组中麻醉恢复期发生并发症患者为116例(17.66%),其中低氧血症42例(6.39%),高血压27例(4.11%)、低血压17例(2.59%)、苏醒延迟7例(1.07%)、低体温、疼痛、烦躁、寒战、恶心、呕吐等其他并发症共23例(3.5%),见表1。2.2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各组全麻术后恢复期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表1 3组全麻术后恢复期患者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常见并发症[]少儿组(n=119)成人组(n=435)老年组(n=85)[]合计(n=657)[BHDG2]低氧血症15(12.60)[]11(2.43)[]16(18.82)[]42(6.39)[BHDW]高血压[]2(1.68)[]7(1.55)[]18(21.18)[]27(4.11)[BH]低血压[]5(4.20)[]6 (1.32)[]6(7.06)[]17(2.59)[BH]苏醒延迟0[]3(0.66)[]4(4.71)[]7(1.07)[BH]其他[]9(7.56)[]9(1.99)①[]5(5.88)[]23(3.50) 注:与其他两组比较,①P<0.053 讨 论3.1 常见并发症发生原因 全麻是指从患者的呼吸道吸入或静脉注射麻醉药物,使其出现可逆性意识丧失、痛觉消失的状态,以便进行手术等操作[2]。全麻恢复期是麻醉并发症的高发期。本组资料显示,麻醉恢复期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7.66%,其中低氧血症为6.39%,高血压为4.11%、低血压为2.59%、苏醒延迟为1.07%、其他并发症为3.50%。本研究结果显示的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与魏英等[3]报道的值接近。3.2 不同年龄组恢复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