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  2012 

水疗联合妈咪爱、茵栀黄颗粒佐治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

Keywords: 新生儿黄疸,水疗,妈咪爱,茵栀黄颗粒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摘要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症状之一,过高的胆红素可以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干扰细胞的代谢功能,引起脑细胞功能代谢紊乱[1],严重者可致脑损伤。因此,对于新生儿黄疸进行适时、有效、安全、经济的干预,避免胆红素脑病发生,减少不必要的治疗和医疗资源浪费,是国内外医学界多年来努力的方向[2]。选取2006-08至2010-02在我科收治的300例黄疸新生儿,综合治疗组加用水疗、妈咪爱、茵栀黄颗粒联合治疗,并与常规治疗组、加用妈咪爱组比较,发现疗效更佳。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300例黄疸新生儿,其血清总胆红素均超过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3],排除新生儿肝功能损害、阻塞性黄疸以及遗传代谢性疾病所致黄疸。所有病例日龄为2~28 d,出生体重2505~4325 g,胎龄37~42周之间,均符合足月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标准 [4]。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3组,常规治疗组100例,男43例,女57例,入院时血清总胆红素值(268.58±63.14)μmol/L。加用妈咪爱组100例,男52例,女48例,入院时血清总胆红素值(267.42±62.38)μmol/L。综合治疗组100例,男54例,女46例,入院时血清总胆红素值(270.12±64.36) μmol/L。上述病例中引起黄疸的主要原因:围产因素95例(31.7%),感染因素43例(14.3%),母乳因素50(16.7%),溶血因素36例(12.0%),头皮血肿46例(15.3%),其他原因30例(10.0%)。3组日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病因、原发病轻重、入院时血清总胆红素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1.2 方法 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蓝光照射、纠正酸中毒、肝酶诱导药、白蛋白等。加用妈咪爱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妈咪爱1.0 g,2次/d,茵栀黄颗粒1.5 g,2次/d口服。综合治疗组在加用妈咪爱组的基础上给予水疗。哺乳后1 h后进行,室温28 ℃左右,在专门水池内套一次性塑料袋,一人一池水,水温38 ℃左右,下水前贴好脐带防水贴,适当泳圈套入宝宝颈部,扣好安全扣,缓慢入水,医护人员协助宝宝肢体伸展活动,并主动给予轻柔抚触,1次/d,每次15 min,由专门培训合格的医护人员,一对一全程看护。1.3 疗效观察 3组患儿于入院当天及经皮胆红素值<10 mg/dl时分别采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红素值,并应用经皮胆红素仪每日监测胆红素值的变化,统计黄疸消退及蓝光照射总时间。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各指标均以[AKx-]±s表示。2 结 果2.1 治疗结果 3组疗效指标见表1。综合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及加用妈咪爱组在日均血胆红素下降值、蓝光照射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治疗组较加用妈咪爱组效果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不同方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指标比较情况(n=100;[AKx-]±s)组别[]日均血胆红素下降值(μmol/L)[]蓝光照射时间(h)[]黄疸消退时间(d)综合治疗组[]56.74±3.84[]32.52±4.68[]3.22±0.69加用妈咪爱组[]50.64±5.11[]39.69±5.36[]4.91±1.05常规治疗组[]34.51±3.31[]51.75±8.71[]6.81±1.202.2 不良反应 治疗结束后患儿均治愈出院,无胆红素脑病发生,偶有服用茵栀黄颗粒出现呕吐的现象,停药后消失,无其他不良反应出现。3 讨 论新生儿易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与其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关。主要因为:胎儿在宫内处于低氧环境,刺激红细胞生成,产生较多的红细胞;生后建立自主呼吸后,红细胞破坏过多;肝脏功能不成熟,摄取未结合胆红素能力低,不能将大量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结合胆红素,对胆红素排泄缺陷;新生儿保持肠肝循环的特点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