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农业科学 2019
辣木果腐病病原菌兰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hlorophyti) 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药剂室内毒力测定Keywords: 辣木,果腐病,兰生炭疽菌,生物学特性,毒力测定,病原菌菌丝生长,致死温度,杀菌剂 Abstract: 辣木果腐病作为辣木上的重要病害,已严重影响辣木籽产量。为了进一步明确辣木果腐病病原菌兰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hlorophyti)的生物学特性,筛选出具有较好防效的药剂,采用单因子变量试验,研究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pH值、光照条件、致死温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并对10种常用杀菌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V-8汁、YEPD、PDA培养基有利于病原菌生长,适宜温度范围为28~30 ℃,最适温度为30 ℃,最适合生长pH值为7~9,致死温度为50 ℃处理10 min。该病原菌能有效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碳源以可溶性淀粉利用率最高,氮源以酵母浸膏利用率最高。不同的光照条件对菌丝生长有影响,在24 h黑暗条件下更有利于菌丝生长。在供试的10种杀菌剂中,450 g/L 咪鲜胺水乳剂和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对病原菌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分别为0.050 5、0.063 5 mg/L;其次,250 g/L丙环唑乳油、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病原菌也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EC50均小于1.0 mg/L;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对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差,EC50为52.698 7 mg/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