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otanical Research 2020
瑶药岩黄连研究概况
|
Abstract:
[1] | 戴斌. 中国现代瑶药[M]. 南宁: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500-501. |
[2] | 吴杨, 陆兔林, 季德, 等. 岩黄连中生物碱的分离和结构鉴定[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31(1): 81-83. |
[3] | 蒋水元, 胡兴华, 越瑞峰. 岩黄连引种栽培研究[J]. 广西植物, 2002, 22(5): 469-473. |
[4] | 陈元生, 蒋林, 韦忠福, 等. 岩黄连主要病害的综合防治[J]. 广东农业科学, 2006, 23(12): 52-53. |
[5] | 李翠, 郭晓云, 陈晓英, 等. 优化体系下岩黄连组培苗与实生苗解剖结构比较研究[J]. 中药材, 2018(7): 1546-1549. |
[6] | 陆世银, 郑华, 程邦, 等. 基于组效关系的壮药岩黄连抑制HSC-T6细胞增殖活性成分辨识研究[J]. 中草药, 2017, 48(7): 1354-1361. |
[7] | 安然, 王绩英. 岩黄连抗肿瘤及其他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4, 20(11): 1984-1986. |
[8] | 叶琦莉, 吴练中, 李辉, 等. 岩黄连的主要成分脱氢卡维汀的抗菌实验[J]. 广西中医药, 1984, 7(3): 48-49. |
[9] | 朱颐, 廖建兴. 岩黄连总碱对Tca8113中Bcl-2表达活性的影响[J].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1, 21(2): 96-98. |
[10] | 毕明刚, 周娟, 许扬, 等. 岩黄连总碱提取物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改善作用[J].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09, 23(1): 39-44. |
[11] | 张仙花. 岩黄连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63例[J]. 陕西中医, 2013, 34(7): 786-787. |
[12] | 梁启成, 钟鸣. 中国壮药学[M]. 南宁: 广西民族出版社, 2005: 107. |
[13]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 中华本草[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107. |
[14] | 毛宇昂, 梁永红. 岩黄连的研究综述[J]. 时珍国医国药, 2006(4): 630-631. |
[15] | 黄巧琴. 药用植物石生黄堇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 2011(15): 117-118. |
[16] | 蒋伟哲. 岩黄连的研究进展[J]. 药物研究, 2006, 15(10): 1-3. |
[17] | 文和群, 许兆然, J. Villa-Lobos. 中国南部石灰岩稀有濒危植物名录[J]. 广西植物, 1993, 13(2): 110-127. |
[18] | 刘春华, 胡营, 张占江, 等. 岩黄连的显微鉴别及生物碱的组织化学定位[J]. 中药材, 2019, 42(1): 71-73. |
[19] | 蒋运生, 朱鸿杰, 蒋水元, 唐辉, 韦霄, 蒋福勇. 岩黄连种子繁殖研究[J]. 广西科学, 2006, 13(4): 324-326. |
[20] | 韦记青, 蒋水元, 蒋运生, 等. 药用植物岩黄连研究概述[J].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06, 22(2): 108-111. |
[21] | 韦范, 李翠, 韦坤华, 等. 岩黄连的高频再生体系建立与优化[J]. 江苏农业科学, 2014, 42(11): 68-71. |
[22] | 程华. 岩黄连细胞培养合成生物碱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2006. |
[23] | 何金祥. 岩黄连茎基腐病的分离鉴定及防治[J]. 广西植物, 2003, 23(5): 473-475. |
[24] | 何志超, 王冬梅, 李国成, 等. 岩黄连生物碱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J]. 中草药, 2014, 45(11): 1526-1531. |
[25] | 唐超玲, 刘平, 郑华, 等. 岩黄连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18, 29(1): 104-109. |
[26] | Huang, Q.Q., Sun, Q.Y., et al. (2011) Bioactive Isoquinoline Alkaloids from Corydalis saxicola Bunting. Planta Medica, 78, 65-70. |
[27] | 李慧梁. 岩黄连活性成分系统研究及藜芦毒性成分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上海: 第二军医大学, 2006: 26-27. |
[28] | 吴颖瑞, 马云宝, 赵友兴, 等. 岩黄连的抗乙肝病毒活性成分研究[J]. 中草药, 2012, 43(1): 32-37. |
[29] | Zeng, F.L., Xiang, Y.F., Liang, Z.R., et al. (2013) Anti-Hepatitis B Virus Effects of Dehydrocheilanthifoline from Corydalis Saxicola Bunting.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41, 119-130.
https://doi.org/10.1142/S0192415X13500092 |
[30] | 蒙田秀, 谢丽莎, 黄茂春. 岩黄连提取物对CCl4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3, 47(11): 89-91. |
[31] | 李丽. 岩黄连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 18(23): 20-21. |
[32] | 郑志想. 岩黄连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3例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5): 256-257. |
[33] | 刘勤华. 足三里穴位注射岩黄连治疗急性乙肝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 中国中医急症, 2010, 19(10): 1822-1823. |
[34] | 孟春梅, 陆世银, 梁永红, 等. 岩黄连总碱诱导肝星状细胞凋亡和自噬的电镜实验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36(3): 76-79. |
[35] | 李金花, 王绩英, 曾锦荣, 等. 岩黄连总碱对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 凋亡及Caspase, Survivin表达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5, 21(9): 165-169. |
[36] | 王阳. 岩黄连注射液配合介入疗法治疗伴有肝细胞黄疸的晚期肝癌临床观察[J]. 吉林医学, 2010, 31(13): 1737-1738. |
[37] | 杨启洪. 民族药治疗子宫颈癌1例的体会[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04, 10(S1): 106. |
[38] | 熊良庚, 李琳琳. 奥曲肽联合岩黄连注射液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观察[J]. 四川肿瘤防治, 2005, 18(4): 232-234. |
[39] | 张薇薇, 袁学华, 谭华炳, 等. 岩黄连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J].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1, 23(4): 218-219. |
[40] | 诸葛明丽, 蒋伟哲, 肖萍, 黄小燕. 壮药岩黄连研究进展[J]. 海峡药学, 2019, 31(5): 31-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