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9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生物力学性能DOI: DOI:10.3969/j.issn.1005-202X.2019.08.024 Keywords: 股骨粗隆间骨折, 生物力学,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Abstract: 目的:探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32例,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分成A组(n=66)与B组(n=66)。A组行PFNA内固定术,B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采用Harris评分评价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分别在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比较两组生物力学特性,包括扭转1.5°时的扭转刚度与扭矩以及荷载800 N时的压缩刚度与压缩位移;并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小于B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Harris评分高于术前,且A组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扭转1.5°时扭转刚度、扭转1.5°时扭矩、荷载800 N时压缩刚度均高于术后6个月,荷载800 N时压缩位移小于术后6个月,且A组术后6个月扭转1.5°时扭转刚度、扭转15°时扭矩、荷载800 N时压缩刚度均高于B组,荷载800 N时压缩位移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06%和9.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相比,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PFNA内固定术能取得更显著效果,可进一步促进术后机体功能恢复,改善术后6个月的生物力学性能,未增加并发症风险,临床推广价值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