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  2016 

胸腔内食管-胃吻合口瘘诊治新模式初步研究结果

DOI: 10.3760/cma.j.issn.0529-5815.2016.02.008

Keywords: 吻合口瘘,食管肿瘤,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引流术,胃镜检查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摘要 目的 探讨胸腔内食管-胃吻合口瘘的诊治新模式的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胸外科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术后55例发生胸腔内吻合口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6例,女性19例,年龄49~81岁,平均年龄(67±6)岁。原发病为食管中段癌42例,食管下段癌11例及贲门癌2例。2007年1月至2011年11月31例患者接受传统诊治方法(传统组),在怀疑吻合口瘘后行食管造影以明确诊断,充分引流及感染控制后置入食管支架;2011年3月至2014年12月24例患者采取新模式诊治法(新模式组),在怀疑吻合口瘘时立即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吻合口造影,明确瘘口位置及探查瘘腔形态及大小,根据探查情况行瘘腔内置管引流或冲洗,控制感染后逐步退出瘘腔内引流管,后经胃镜钛夹夹闭瘘口,失败者行食管支架置入。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 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传统组,新模式组吻合口瘘确诊时间缩短[(1.2±0.8)d比(3.6±2.2)d,t=5.212,P=0.000],确诊吻合口瘘后住院时间缩短[(26±12)d比(56±25)d,t=4.992,P=0.000],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下降(16.7%比48.4%,χ2=6.019,P=0.014),总体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17%比22.58%,P=0.119)。 结论 早期介入诊断、早期瘘腔内置管引流或冲洗及后期胃镜下钛夹夹闭的诊治模式能缩短胸腔内食管-胃吻合口瘘的诊断和治疗周期,降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