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  2017 

多模式预防性镇痛在肝癌肝部分切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DOI: 10.3760/cma.j.issn.0529-5815.2017.02.013

Keywords: 肝肿瘤,肝切除术,多模式预防性镇痛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摘要 目的 探讨多模式预防性镇痛在行肝部分切除术的肝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肝脏外科收治的90例行肝部分切除术的肝癌患者资料,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多模式预防性镇痛组麻醉诱导前3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关腹前用0.375%的罗哌卡因150 mg联合5 mg地塞米松行腹横肌平面阻滞,对照组不做此处理。两组患者术后均常规携带自控式静脉镇痛泵,术后前3 d静脉滴注40 mg帕瑞昔布钠,每日两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术后下床活动超过6 h的病例数、肛门排气、排便及住院时间。两组患者构成比或率的比较用Pearson χ2检验;两组间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 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体重指数、ASA分级、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模式预防性镇痛组术后1、2、3 d VAS平均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 d:3.0±0.8比4.6±1.1,t=7.814,P<0.01;术后2 d:2.2±1.0比3.6±1.2,t=5.825,P<0.01;术后3 d:1.6±0.8比2.4±1.2,t=3.894,P<0.01);多模式预防性镇痛组术后1、2、3 d每日下床活动时间超过6 h的病例数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 d:10例比0例,χ2=11.250,P<0.01;术后2 d:21例比5例,χ2=13.846,P<0.01;术后3 d:28例比17例,χ2=5.378,P =0.020);多模式预防性镇痛组术后肛门排气、排便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0.2±7.3)h比(36.4±7.0)h,t=4.115,P<0.01;(50.9±5.2)h比(60.7±7.3)h,t=7.346,P<0.01;(6.2±0.8)d比(9.6±1.1)d,t=16.615,P<0.01]。 结论 多模式预防性镇痛能够有效减轻肝癌患者肝部分切除术后的疼痛,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了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了住院时间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