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8
后肾腺瘤16例临床特征及诊治分析DOI: 10.3760/cma.j.issn.0529-5815.2018.03.012 Abstract: 摘要 目的 探讨后肾腺瘤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004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6例后肾腺瘤患者资料,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手术方式及预后进行分析。 结果 16例后肾腺瘤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10例,年龄14~83岁,平均年龄33.7岁。2例因发热症状入院,其余14例因体检发现肾脏占位入院。1例血常规结果提示红细胞增多症,1例存在轻度贫血,所有病例血肌酐在正常范围。11例肿瘤位于左肾,5例位于右肾。所有患者行泌尿系统超声检查,15例行CT检查;14例肿瘤为实性,1例为囊实性,CT值为(41±4)HU,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强化,CT值为(77±9)HU。6例行MRI检查,T1WI及T2WI呈高或低信号,增强扫描可见强化。肿瘤最大径为(4.7±3.9)cm(范围:1.7~17.5 cm)。16例患者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包括部分肾切除术11例,肾根治术4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1例;其中11例行腹腔镜手术。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16例患者均由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后肾腺瘤,手术切缘均阴性。免疫组化Vimentin、CD57、AE1/AE3、WT1、CK7、AMACR阳性表达例数分别为16、15、12、10、3、2例。16例获得定期随访,随访时间8~12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4个月。随访期间无复发或转移,1例于术后125个月因高龄死亡(83岁)。 结论 后肾腺瘤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难以与肾细胞癌鉴别,病理结果可明确诊断,手术方式首选保留肾单位手术,预后良好,但仍需定期随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