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  2018 

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于Taylor外固定支架行长骨骨折复位的效果

DOI: 10.3760/cma.j.issn.0529-5815.2018.10.017

Keywords: 骨折,计算机辅助设计,Taylor外固定支架,三维重建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三维重建技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法应用于Taylor外固定支架行胫腓骨骨折复位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天津医院创伤骨科采用Taylor外固定支架治疗的69例胫腓骨骨折病例资料,比较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法(实验组)和采用配套软件标准测量法(对照组)行骨折复位的患者术后的残余畸形量的差异。所有患者在术后拍摄患肢的正、侧位胫腓骨全长X线片,实验组的患者行双侧胫腓骨CT断层扫描,将DICOM格式文件导入Mimics 17.1软件中进行骨段及外固定环的三维模型重建,将此模型与标准环模型及患肢与健侧镜像进行视觉匹配,对骨块断端进行复位轨迹规划,获得复位后的外固定环位置。输出STL文件导入SolidWorks软件进行测量,得出6根杆的长度,通过调节6根螺杆进行复位。对照组使用Coreldraw X7软件测量患者X线片中的相关参数并输入Taylor外固定支架系统配套软件,根据软件出具的处方调节6根带刻度的螺杆进行复位。复位后所有患者拍摄患侧胫、腓骨全长标准正侧位X线片,与复位前的X线片对比,评估残余畸形量的改善程度。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R)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 结果 69例患者均获得较好的骨折复位,达到功能复位标准。实验组患者正、侧位片中的位移、角度残余畸形量(改善度)分别为0.50(2.30)mm(90.0%)、0.00(0.85)mm(100%); 0.00°(1.50°)(100%)、0.00°(0.00°)(100%)。对照组患者正、侧位片中的位移和角度残余畸形量(改善度)分别为1.40(3.28)mm(68.5%)、2.15(4.27)mm(46.3%)和1.15°(1.85°)(72.9%)、0.80°(2.10°)(66.7%)。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残余畸形量相比,远折段前后移长度(Z=-3.865,P=0.000)、远折段内外翻角度(Z=-2.012,P=0.044)及远折段后屈或反张角度(Z=-3.433,P=0.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远折段内移外移长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50,P=0.099),但改善度优于对照组。 结论 计算机辅助设计法和配套软件标准测量法均能达到满意的复位效果,但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法能对骨折畸形进行精确矫正,有利于骨折愈合及患肢功能恢复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