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9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我国西南部分地区细菌性痢疾发病影响因素分析DOI: 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9.08.015 Abstract: 目的 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我国西南部分地区细菌性痢疾(菌痢)发病与气象、环境和社会经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利用中国传染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2005-2014年四川省、云南省和西藏自治区(西南地区)菌痢报告数据及气象数据、地形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数据,应用地理探测器模型中4种不同的工具进行数据分异性统计分析,评估疾病发病率与相关因子在空间分布的一致性,探讨不同因子对疾病分布的影响。结果 通过地理探测器分析发现,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度(power of determinant,PD)最大值是平均海拔和民族,PD值分别为0.308和0.260,其次是夏季平均气温、地形、海拔标准差、坡度、人口密度,夏季平均相对湿度、夏季平均降水量、地区生产总值的PD值均<0.200。通过生态探测器发现,夏季平均降水量、地区生产总值与平均海拔、海拔标准差、坡度、地形和民族的P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交互探测器发现,夏季平均相对湿度与夏季平均气温、人口密度、地区生产总值的空间交互后PD值大于两因素PD值之和,呈现非线性叠加增强。通过风险区探测器发现,在夏季平均气温适中、夏季平均降水量少、夏季相对湿度适中、平均海拔高、海拔标准差大、坡度大、山地地形、藏缅语族居民,人口密度低、地区生产总值低的区域,菌痢发病率高。结论 我国西南地区的气象条件、地形环境状况决定了地区菌痢流行的人群基础,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人群社会经济行为、卫生条件的差异则直接影响菌痢在人群间传播,最终影响菌痢发病率的高低。因此,关注社会经济手段的传播干预将有利于控制菌痢流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