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5
河南省45例未经治疗的艾滋病患者蛋白酶和逆转录酶基因型耐药性检测与系统发生分析Abstract: 目的 了解河南省部分未经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蛋白酶和逆转录酶基因耐药性突变发生的频率、类型和临床意义以及系统发生情况. 方法 采集河南省45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的抗凝全血, 分离血浆,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pol区蛋白酶基因全序列与逆转录酶基因部分序列并直接进行序列测定, 提交Web站点http://hivdb. stanford. edu分析耐药性突变. 用BioEdit和DNAClub软件以及登陆Web站点http://hivweb. lanl. gov进行系统发生分析. 结果 从36份血浆标本中扩增出pol区基因并进行了序列测定. 蛋白酶基因耐药性主要突变的发生率是8. 3%(3/36), 突变的类型是D30A、V32A、G73C和V82A;次要突变的发生率是100%, 突变的类型为L63PS(36/36)、I93L(35/36)、V77IL(34/36)、A71IVT(10/36)和D60E(2/36). 逆转录酶基因耐药性突变的发生率是38. 9%(14/36). 通过对耐药性突变进行评分, 并依据此分值解释其临床意义, 提示蛋白酶耐药率为5. 6%(2/36), 逆转录酶耐药率为22. 2%(8/36);另有1份标本对全部蛋白酶抑制剂、3份对部分逆转录酶抑制剂潜在低度耐药. 系统发生分析显示36份标本的pol区基因与B. US. 83. RFACCM17451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 且彼此之间具有高度同源性, 推测此36份标本为同一感染来源, 其耐药性突变的发生不是源于耐药株感染, 而是病毒在体内进化的结果.结论 河南省未经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多数对现有的抗病毒药物敏感, 但抗病毒治疗必须遵守严格的程序并保持较好的依从性, 否则极易导致耐药性毒株的流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