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1
三峡库区蓄水前后(1997-2009年)以生物媒介传播疾病为重点的人群健康状况监测与评价DOI: 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1.10.010 Abstract: 目的 评价1997-2009年三峡库区人群健康状况以及蓄水对健康的影响。方法 在三峡库区选择9个县(区)的17个乡镇(街道)设立疾病和生物媒介监测点,1997-2009年连续系统收集人口出生死亡、传染病、生物媒介等监测数据。采用时间和空间分析以及蓄水前后比较,分析疾病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评价库区人群健康状况。结果 三峡库区监测点2003年蓄 水后7年室内平均鼠密度(2.22%)比蓄水前6年平均鼠密度(4.38%)下降49.32%;蓄水后室外平均 鼠密度(2.76%)比蓄水前平均鼠密度(4.43%)下降37.70%。蓄水后人房年均蚊密度[35.09只/ (间·人工小时)]较蓄水前[54.24只/(间·人工小时)]下降35.31%。蓄水后畜圈年均蚊密度 [125.75只/(间·人工小时)]比蓄水前[179.46只/(间·人工小时)]下降29.93%。2003年蓄水后,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疟疾、钩端螺旋体(钩体)病和流行性出血热(出血热)发病率分别较蓄水前 下降22.88%、84.85%、95.03%和81.82%。在蓄水后,钩体病、疟疾和出血热各年发病率均处于较 低水平(<0.4/10万),乙脑历年发病率<2/10万,下降幅度略低于重庆市和宜昌市。各年粗死亡率低于重庆市和湖北省的平均水平,标化死亡率为3.77% ~ 5.1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平均婴儿死亡率为11.8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结论 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后未诱发疟疾、乙脑、钩体 病、出血热等生物媒介传播疾病的明显升高,尚未发现水库蓄水对人群死亡率造成影响,库区人群总体健康状况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