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9
福建省沿海地区鼠形动物巴尔通体感染状况调查及基因类型研究Abstract: 目的了解福建省沿海不同地区、不同气温条件下鼠形动物巴尔通体感染状况,并掌握其菌种基因型。方法通过随机抽样,抽取福建省沿海6个地市各一个调查点,采用笼日法 捕获鼠形动物,培养分离巴尔通体,疑似菌株通过PCR证实为巴尔通体,并通过gltA基因的379bp 片段序列测定,构建生长发育树,确定巴尔通体属种,并分析各属种的地区和宿主分布。结果捕获并培养分离鼠形动物1161只(份),分离到巴尔通体菌株188株,6种被检动物巾有5种检出巴尔通 体,感染的鼠形动物分属2目2属,分别是臭鼢鼯、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黑家鼠。鼠形动物总感 染率为16.19%,其中臭购鼯最高(21.43%),其次为褐家鼠(13.54%),黄胸鼠(18.27%)。构成东南地 区的主要鼠形动物均列其中。调查6个沿海地市的鼠形动物均感染巴尔通体菌,感染率分别为宁 德9.25%、福州9.52%、莆田9.38%、泉州28.18%、厦门17.42%、漳州13.33%。比较年积温70000C以 下地区与年积温7000%:以上地区鼠形动物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2.93,P<0.001)。序列 分析表明福建省沿海地区鼠形动物中共检出3个巴尔通体种群:B.elizabethae、B.qeenslandensis和 B.tribocorum A、B群,有明显的地域和宿主分布特征。结论 巴尔通体在福建省沿海地区鼠形动 物中广泛存在,优势菌种与云南、北京等地区不尽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