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  2014 

2008–2013年河南省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对HIV的抑制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Keywords: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回顾性研究,抗病毒治疗,HIV抑制,因素分析,统计学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目的 了解不同基线免疫学水平的艾滋病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的HIV完全抑制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利用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收集河南省2008–2013年加入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基本信息和随访信息,按照基线免疫学水平将艾滋病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基线CD4 +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和早期治疗组(基线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为351~500个/μl),计算其治疗6个月、1年、2年、3年、4年、5年后的HIV完全抑制率,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开始治疗6个月后HIV未被抑制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有16 103例艾滋病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常规治疗组14 522例,早期治疗组1 581例。男性9 428例,女性6 675例,性别比为1.41∶1,年龄为(47.2±11.7)岁,已婚或同居者占71.6 %(11 522/16 103),感染途径多为血液传播,占57.2%(9 214/16 103)。所在治疗机构多为乡级或村级,占81.3 %(13 086/16 103),初始治疗方案以司坦夫定(D4T)或齐多夫定(AZT)+拉米夫定(3TC)+奈韦拉平(NVP)或依非韦伦(EFV)为主,占77.1%(12 426/16 103)。开始抗病毒治疗6个月、1年、2年、3年、4年、5年后,常规治疗组的HIV抑制率分别为72.6%(3 008/4 144)、73.9%(4 758/6 443)、74.1%(3 641/4 915)、74.9%(2 819/3 766)、76.1%(1 729/2 272)和78.2%(492/629),早期治疗组HIV抑制率分别为65.5%(315/481)、65.4%(448/685)、68.8%(223/324)、66.0%(155/235)、71.4%(110/154)和61%(30/49),除治疗4年时,其余时间点两组HIV抑制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常规治疗组,研究对象男性( OR =1.23,95% CI :1.07~1.42)、确认阳性到开始治疗的时间越长( OR =1.26,95% CI :1.16~1.36)、初始治疗方案为D4T/AZT+去羟肌苷(DDI)+NVP/EFV( OR =3.00,95% CI :2.26~3.98)和治疗6个月时近7 d漏服药物( OR =1.97,95% CI :1.22~3.18)HIV抑制率低,研究对象同性性传播感染途径( OR =0.57,95% CI :0.35~0.90)、在县级及以上治疗机构治疗( OR =0.61,95% CI :0.50~0.75)HIV抑制率高;在早期治疗组,研究对象在县级及以上治疗机构治疗( OR =0.43,95% CI :0.23~0.80)HIV抑制率高,确认阳性到开始治疗的时间越长( OR =1.43,95% CI :1.09~1.88)HIV抑制率低。 结论 河南省不同基线免疫学水平的艾滋病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病毒抑制效果均较好,在县级及以上治疗机构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病毒抑制效果较好,而确认阳性到开始治疗时间越长的艾滋病患者病毒抑制效果较差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