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  2020 

服用利福平后两个时间点监测血药浓度的研究

DOI: 10.3969/j.issn.1000-6621.2020.05.014

Keywords: 利福平,药物监测,剂量效应关系,药物,药代动力学,结果评价(卫生保健)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目的 评价以服用利福平后2h和6h两个时间点血药浓度(C2h和C6h)作为最大血药峰浓度(Cmax)指导临床用药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确诊为活动性结核病且符合入组标准的148例患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测患者服用利福平1周后的C2h和C6h血药浓度水平资料,以国际通用利福平的血药Cmax(8~24μg/ml)为标准,采用SPSS 19.0软件比较两个时间点血药浓度水平及吸收不良和吸收延迟情况,并初步分析低血药浓度组(未达标者)与正常血药浓度组在性别、年龄、BMI、利福平使用量、并发糖尿病、并发乙型肝炎、血清白蛋白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其中计量资料以“ x ˉ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 2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4.3%(36/148)的患者利福平C2h血药浓度未达标,但其中有13例(36.1%,13/36)服药后C6h血药浓度达标,共计125例(84.5%,125/148)在服药后6h达标,利福平延迟吸收率为10.4%(13/125)。低血药浓度组与正常血药浓度组在男性[60.9%(14/23)和68.8%(86/125)]、年龄[(36.9±4.2)岁和(38.2±3.5)岁]、BMI[ (21.5±4.0)和(22.9±3.7)]、利福平450mg/d使用量[60.9%(14/23)和43.2%(54/125)]、并发糖尿病[8.7%(2/23)和22.4%(28/125)]、并发乙型肝炎[4.3%(1/23)和9.6%(12/125)]、血清白蛋白水平[(42.3±4.4)g/L和(40.9±3.2)g/L]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0.558,P=0.455; t=-1.585,P=0.115;t=-1.647,P=0.102;χ 2=2.442,P=0.118;χ 2=2.257,P=0.166;χ 2=0.669,P=0.694;t=1.457,P=0.157)。结论 服药后两个时间点监测利福平血药浓度水平能更准确反映利福平在体内的吸收情况,但未发现相关影响因素,今后将扩大样本量做进一步研究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