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8
“燥湿互济”理论渊薮及临床意义Abstract: 燥湿亦为阴阳之征兆,燥、湿之辨是阴阳学说在临床应用上的具体体现,是辨证论治中的重要环节。 燥、湿与寒、热都是“证”的基本属性,因此一些医家以燥、湿统百病,以恢复燥、湿之间动态平衡为治疗目标。在 标本中气理论中,燥金常从湿土而化,而湿邪困阻津液亦会致燥,燥、湿双方可相互转化。在燥、湿演变过程中, 会形成燥、湿相兼的复杂病证,如咳嗽、失眠、痿证等,根据燥、湿双方的比例、部位、标本不同,需并用润、燥之法, 不可偏颇于燥、湿之一端,忽视整体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