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9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DOI: 10.3760/cma.j.issn.1001-7097.2019.05.001 Keywords: 肾替代治疗^中心静脉导管^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病原菌 Abstract: 摘要 目的 探讨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无隧道双腔中心静脉置管行CRRT患者的人口学及临床资料,按照有无导管相关性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统计和分析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病率、病原学特征;比较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 364例CRRT患者(中心静脉置管437例次)入选本研究。与未感染组相比,导管相关性感染组患者入住ICU(P=0.007)、置管时合并休克(P=0.030)、接受过免疫抑制药物治疗(P=0.002)和持续使用儿茶酚胺类血管活性药物(P=0.001)的比例较高;血红蛋白(P=0.017)、血肌酐(P=0.004)、血清脑钠素(P=0.005)水平较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和导管腔内定植的感染率分别为3.565例/千导管日和2.228例/千导管日。导管相关性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37.5% 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和20.0%的腔内定植感染是由鲍曼不动杆菌引起。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女性(HR=2.151,P=0.029)、合并糖尿病(HR=2.807,P=0.016)、持续使用儿茶酚胺类血管活性药物(HR=2.655,P=0.012)和免疫抑制状态(HR=2.203,P=0.037)是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CRRT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和腔内定植的感染率为3.565例/千导管日和2.228例/千导管日,主要的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女性、合并糖尿病、免疫抑制状态和持续使用儿茶酚胺类血管活性药物是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我的书架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刘晓天 叶红坚 郑勋华 郑智华 陆苗青 钟忠 詹翠芳 温穗溱 陈崴 余学清 服务 作者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