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  2015 

蛋白C系统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变化及可能的作用

Keywords: 蛋白C系统, 溃疡性结肠炎, 血栓形成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血液高凝状态、血栓形成是导致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e colitis, UC)恶化的主要原因。本文旨在探讨蛋白C (protein C, PC)系统在UC小鼠中的变化及其可能的作用。(1)体内实验:采用饮用4%硫酸葡聚糖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DSS)复制小鼠UC模型,造模后1周观察体重、结肠长度、脾重变化,并进行大体积分、组织学积分,免疫荧光法观察结肠平滑肌组织巨噬细胞数量,ELISA法测定血浆TNF-α、IL-6水平;活体荧光显微镜观察结肠黏膜微血管循环,免疫比浊法观察PC、蛋白S (protein S, PS)活性,免疫组化观察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ndothelial cell protein C receptor, EPCR)、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 TM)表达。(2)体外实验:分离小鼠结肠组织巨噬细胞,测定上清液中TNF-α、IL-6水平;分离、培养小鼠结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别以TNF-α、IL-6刺激后,检测其PC、PS、激活的蛋白C (activated protein C, APC)活性及EPCR、TM的表达。体内实验结果显示,DSS组小鼠体重减轻(P < 0.05),结肠缩短(P < 0.05),伴脾重增加(P < 0.05),结肠组织学积分升高(P < 0.05),结肠组织大量巨噬细胞浸润,血浆TNF-α、IL-6水平显著升高(P < 0.01);活体显微镜结果显示,DSS组小鼠结肠黏膜微血管中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力大大升高(P < 0.01),同时,血浆PC、PS活性明显降低(P < 0.01或P < 0.05),结肠组织EPCR表达下调。相关性分析表明,结肠炎症程度与PC活性呈负相关。体外实验结果显示,DSS小鼠结肠组织中分离的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6水平均比对照组升高(P < 0.05),而TNF-α或IL-6与小鼠结肠微血管内皮细胞共孵育后,内皮细胞APC活性明显降低(P < 0.05或P < 0.01),其表达EPCR的能力均有所降低(P < 0.05)。以上结果提示,UC时PC系统被抑制,其可能的机制是巨噬细胞通过分泌促炎细胞因子进一步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从而抑制PC系统。提高PC系统水平可能是治疗UC的新靶点。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