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质学报 2018
华北克拉通东南缘蚌埠隆起带早白垩世晚期二长花岗岩成因及动力学背景Keywords: 华北克拉通 蚌埠隆起带 二长花岗岩 早白垩世晚期 动力学背景 Abstract: 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南缘的蚌埠隆起带随着扬子陆块与华北陆块碰撞、拼接,经历了较为复杂的演化过程,本文选取其中早白垩世晚期的7个二长花岗岩侵入体进行野外观察和年代学研究,获得的年龄集中于1146±33~121±10Ma;地球化学数据显示了其富硅、富碱的钙碱性准铝-铝弱饱特征,LREE相对富集,具弱铕负异常,铈异常不明显,K、P和Ti元素有较明显的亏损,Rb、Ta、Sr和Nd元素相对富集,具备陆壳为主的源岩深熔作用的特征。K2O Na2O及SiO2 Zr成因类型判别图上,侵入体投影点分布于I型花岗岩区域,εHf(t)全部为负值且相对较低(-252~-1561),说明其为壳源成因,两阶段Hf模式年龄(217~276Ga),说明其物质起源主要为新太古宙陆壳物质,结合华北克拉通主体形成时间暗示其岩浆源区主要为华北克拉通下地壳物质。随着地壳增厚和下地壳-岩石圈的拆沉作用而引发的大规模岩浆活动,增厚的下地壳底部发生部分熔融,导致地壳快速隆升和随后的伸展,古老的陆壳物质经过改造和再循环,形成区内早白垩世晚期二长花岗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