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8
2004-2015年夏季渤海湾生态监控区网采浮游植物变化研究DOI: 10.3969/ji.ssn.0253-4193.2018.01.013 Keywords: 渤海湾生态监控区 网采浮游植物 物种变化 群落变化 Abstract: 基于2004-2015年12年的夏季渤海湾生态监控区浮游植物网样数据,开展浮游植物群落及96种定种的多年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2年共鉴定出5门120种,硅藻占绝对优势,甲藻次之,赤潮生物种类占定种的59%;各年份物种数变化范围为23~61种,年平均细胞丰度范围为(7~87 731)×104个/m3,物种多样性指数范围为1.13~3.04,丰富度指数范围0.36~1.12,均匀度指数范围0.31~0.72;12年中生物种类数、细胞丰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均匀度指数呈略有下降趋势;样品中几乎每年都出现的物种有10种,只检出1年的物种有23种;站位检出率不小于50%的物种只有4种,小于0.01%的有57种;星脐圆筛藻(Coscinodiscus asteromphalu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granii)、叉角藻(Ceratium furca)和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为该区域的优势种;近5年细胞丰度水平普遍比2010年前高,格氏圆筛藻(C.granii)、中肋骨条藻(S.costatum)、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等10种常见种密度呈增长趋势,较常见种长菱形藻(Nitzschia longissima)、星脐圆筛藻(C.asteromphalus)和北方角毛藻(Chaetoceros borealis)多年呈下降趋势。本研究有助于掌握该区域浮游植物物种的本底情况及演变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