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红耳龟与中华条颈龟初生幼体剩余卵黄、表型特征及运动能力的比较研究

DOI: 10.13859/j.cjz.201701007

Keywords: 红耳龟 中华条颈龟 剩余卵黄 表型特征 运动能力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为研究红耳龟(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生理入侵机制,本研究选用本土中华条颈龟(Mauremys sinensis)为参照,对孵卵温度在(29 ± 0.3)℃、湿度为﹣220 kPa条件下孵出的初生幼体进行表型特征及运动能力的测量,禁食条件下分别在孵出第0 h、24 h、48 h、72 h、96 h、240 h时随机取10只个体解剖,分离出剩余卵黄并测量干重,比较研究两种龟初生幼体剩余卵黄的消耗、表型特征及运动能力。结果,(1)两种龟初生幼体剩余卵黄的消耗:刚孵出的红耳龟剩余卵黄含量(20.5%)显著高于中华条颈龟(5.2%);中华条颈龟经禁食72 h后剩余卵黄量仅占3.4%,至96 h已基本吸收完全,而红耳龟经禁食96 h后剩余卵黄量仍可达到11.9%,全部被吸收所用时间约为31 d。这说明红耳龟幼体孵出后剩余卵黄较多,耐饥力强。(2)两种龟初生幼体表型特征:中华条颈龟孵出1 h内体重为(7.07 ± 1.21)g(n = 30),红耳龟为(9.45 ± 1.04)g(n = 42),二者存在极显著差异(t = 8.933,df = 70,P < 0.001)。以初始体重为协变量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红耳龟初生幼体背甲长和头高显著大于中华条颈龟初生幼体,尾长却显著小于中华条颈龟,而体高、背甲宽、腹甲长、头长和头宽差异不显著。(3)室温条件下(约28℃)运动能力:中华条颈龟初生幼体的最大持续运动距离为(80.3 ± 14.4)cm,运动过程中停顿次数为(5.6 ± 0.3)次/min;红耳龟初生幼体的最大持续运动距离为(29.8 ± 11.7)cm,停顿次数为(4.0 ± 0.2)次/min;中华条颈龟和红耳龟初生幼体游完1 m泳道所用时间分别为(32.8 ± 4.3)s和(61.2 ± 7.2)s。因此,与本土中华条颈龟相比,红耳龟初生幼体个体较大,剩余卵黄较多,运动能力欠佳。研究结果为红耳龟外来入侵的生理适应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并为龟类的卵内繁殖投入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