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青海省绿梁山铜矿成因新证据 ―来自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Keywords: 硅质岩 地球化学特征 沉积环境 绿梁山铜矿 VMS型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在绿梁山铜矿区发育有厚度0.1~2m不等的硅质岩,与该区铁铜矿化关系较为密切,为了解其与铜矿床成因之间的关系,对硅质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和沉积环境恢复。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 SiO2含量和 Si/ Al比值说明该区硅质岩主要为不纯的硅质岩;SiO2-Al2O3和Fe-Mn-Al图解反映硅质岩主要为热水成因,Al/(Al+Fe+Mn)、Fe/Ti、(Fe+Mn)/Ti、Co/Ni、U/Th等比值,均显示出热水沉积硅质岩的特点; K2O/Na2O、Al2O3/TiO2比值符合以偏基性中性火山岩为源区的海底火山作用形成的硅质岩的特征,V/Cr、Co/Ni比值也指示硅质岩在形成过程遭受了中基性岩浆作用的影响,硅质岩与该区玄武安山岩相似的稀土元素特征及Eu的无或弱的正异常,表明其形成与海底火山热液关系密切,并有海水的参与;ΣREE较低, HREE富集,Ce表现出负异常, (La/Ce)N值等都说明硅质岩形成于大洋盆地环境,Zr、Hf、Nb、Ta等HFSE强烈亏损,K、Rb、Ba等HILE强烈富集,与岛弧火山岩微量元素蛛网图一致,说明其形成于岛弧或弧后盆地,并且受陆源物质的影响较小。结合该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可以认为该区硅质岩是火山热液或喷气活动在海底间歇式喷发或旋回期喷发的热水沉积产物,指示绿梁山铜矿为经后期造山改造的VMS型矿床,硅质岩可以作为该区有效的找矿标志,明确下一步找矿目标应试寻找火山喷发的通道和破火山口,以寻找其可能存在的主矿体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