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8
不同途径吸入脂多糖致大鼠急性肺炎模型的优选DOI: 10.13422/j.cnki.syfjx.20180791 Keywords: 脂多糖 急性肺炎模型 雾化吸入 创气道动力学研究系统 暴露塔 炎症因子 白细胞计数 Abstract: 目的:平行比较气管滴入、口咽吸入、经鼻滴入与雾化吸入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急性肺炎模型的病理变化,筛选最佳诱导大鼠急性肺炎的造模方法,并对其进行多指标验证。方法:气管滴入LPS组、口咽吸入LPS组、经鼻滴入LPS组、雾化吸入LPS组大鼠造模24 h后,通过病理学观察各组肺组织炎症程度;雾化吸入LPS-1组,LPS-2组,LPS-3组依次造模24,16,8 h后,采用创气道动力学研究系统检测大鼠的肺功能,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进行分类和计数;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BALF及肺组织中的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病理学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的炎症程度。结果:与气管滴入、口咽吸入、经鼻滴入相比,雾化吸入LPS组大鼠肺部损伤程度一致,病理变化表现稳定,组内差异小。雾化吸入LPS多指标检测显示,与阴性组比较,造模后大鼠的呼吸频率(F),潮气量(TV),特殊气道阻力(sRaw)发生显著变化(P<0.01,P<0.05);大鼠雾化LPS后8 h时白细胞计数(WBC)增加;16 h时WBC明显增加(P<0.05),嗜中性粒细胞比例也开始增加(P<0.01);24 h时WBC数目显著升高(P<0.01),淋巴细胞所占比例开始显著升高(P<0.05);雾化吸入LPS后8 h开始,BALF和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及IL-6的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雾化吸入LPS所致的大鼠肺部损伤程度一致,病理变化表现稳定,接近于临床急性肺炎的发展情况,有利于筛选治疗急性肺炎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