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5~2015年楚雄市城镇扩展空间格局及驱动力研究
|
Abstract:
[1] | 赵振家, 杨晓梅.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与全球环境变化[J]. 地理科学进展, 1996, 15(3): 1. |
[2] | 史培军, 潘耀忠, 陈晋. 深圳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生态环境安全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1999, 14(4): 293-299. |
[3] | 郭旭东, 陈利顶.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J]. 环境工程学报, 1999(6): 66-75. |
[4] | 史培军, 袁艺, 陈晋. 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径流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01, 21(7): 1041-1049. |
[5] | 屈瑞洁. 黄淮海平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地表气温的影响[D]: [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 西安科技大学, 2013. |
[6] | 张小松, 胡志晖, 郑荣洲. 城市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分析[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3, 6(6): 24-26. |
[7] | 李昌峰, 曹慧. 土地利用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研究的现状和趋势[J]. 土壤, 2002, 34(4): 191-196. |
[8] | 张新长. 基于GIS技术的城市土地利用时空结构演变分析模型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武汉: 武汉大学, 2003. |
[9] | 陈晋, 卓莉, 史培军, 等. 基于DMSP/OLS数据的中国城市化过程研究——反映区域城市化水平的灯光指数的构建[J]. 遥感学报, 2003, 7(3): 168-175. |
[10] | 李晓文, 方精云, 朴世龙. 上海城市用地扩展强度、模式及其空间分异特征[J].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18(4): 412-422. |
[11] | 马荣华, 陈雯, 陈小卉, 等. 常熟市城镇用地扩展分析[J]. 地理学报, 2004, 59(3): 418-426. |
[12] | 马荣华, 顾朝林, 蒲英霞, 等. 苏南沿江城镇扩展的空间模式及其测度[J]. 地理学报, 2007, 62(10): 1011-1022. |
[13] | 何春阳, 陈晋, 史培军, 等. 大都市区城市扩展模型——以北京城市扩展模拟为例[J]. 地理学报, 2003, 58(2): 294-304. |
[14] | 汤君友, 杨桂山. 基于RS与GIS的无锡市城镇建设用地扩展时空特征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4, 13(5): 423-428. |
[15] | 徐涵秋. 福清市城镇空间扩展规律及其驱动机制分析[J].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2, 17(2): 86-92. |
[16] | 王伟武, 金建伟, 肖作鹏, 等. 近18年来杭州城市用地扩展特征及其驱动机制[J]. 地理研究, 2009, 28(3): 685-695. |
[17] | 陈凤. 重庆市主城区城市用地扩展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西南大学, 2011. |
[18] | 车前进, 段学军, 郭垚, 等.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空间扩展特征及机制[J]. 地理学报, 2011, 66(4): 446-456. |
[19] | 王琳. 深圳市城市扩展时空格局变化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 2017. |
[20] | 楚雄[EB/OL].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A5%9A%E9%9B%84/398873?fromtitle=%E6%A5%9A%E9%9B%84%E5%B8%82&fromid=2376695&fr=aladdin, 2020-01-05. |
[21] | 郭显光. 改进的熵值法及其在经济效益评价中的应用[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998(12): 98-102. |
[22] | 乔家君. 改进的熵值法在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中的应用[J]. 资源科学, 2004, 26(1): 113-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