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CiteSpace的港口城市发展国内研究进展分析
|
Abstract:
本文选取“港口城市”“发展”为主题,搜集并获取1980~2018年间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期刊论文609篇,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港口城市发展进程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绘制出论文核心作者群、研究机构以及研究热点的知识结构图谱。结果显示: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有关港口城市发展进程的研究中,核心发文作者少,尚未形成紧密的学术团队;大连海事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宁波大学等为发文较多的机构;主要围绕“港口”、“港口城市”、“港口经济”、“港城关系”等展开,经济视角是研究主线。此外,除了区域腹地经济差异、港城产业结构与布局优化、临港产业竞争力、临港产业集群、港城协调发展、邮轮旅游等研究外,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对港城发展相关模式探究、绿色港口经济的发展研究、“一带一路”战略对港口城市发展的相关研究、新时代背景下港城联动发展等问题及促进多样化发展对策的探索等方面的研究将成为重点。本文选取“港口城市”“发展”为主题,搜集并获取1980~2018年间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期刊论文609篇,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港口城市发展进程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绘制出论文核心作者群、研究机构以及研究热点的知识结构图谱。结果显示: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有关港口城市发展进程的研究中,核心发文作者少,尚未形成紧密的学术团队;大连海事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宁波大学等为发文较多的机构;主要围绕“港口”、“港口城市”、“港口经济”、“港城关系”等展开,经济视角是研究主线。此外,除了区域腹地经济差异、港城产业结构与布局优化、临港产业竞争力、临港产业集群、港城协调发展、邮轮旅游等研究外,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对港城发展相关模式探究、绿色港口经济的发展研究、“一带一路”战略对港口城市发展的相关研究、新时代背景下港城联动发展等问题及促进多样化发展对策的探索等方面的研究将成为重点。
With the theme of “port city” an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collects and obtains 609 journal papers from the network publishing database of Chinese academic journals from 1980 to 2018. By using CiteSpace software,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o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hinese port cities, and draws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atlas of the core au-thors,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research hotspo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few core publishers have formed a close academic team;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and Ningbo University are the institutions with more papers; they mainly focus on “port”, “port city”, “port economy” and “port-city relationship”. Economic perspec-tive is the main line of research. In addition to the economic differences in the hinterland area,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layout of Hong Ko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port indus-try, the port industry cluster,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port cities, cruise tourism, etc.,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we have explored the relevant development mode of the port city,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port economy, and the related research and new era of the “one belt and one road” strategy for port city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the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of linkage development between Hong Kong and c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will become the focus.
[1] | 刘秉镰. 港城关系机理分析[J]. 港口经济, 2002(3): 12-14. |
[2] | 陈航, 栾维新, 王跃伟. 我国港口功能与城市功能关系的定量分析[J]. 地理研究, 2009, 28(2): 475-483. |
[3] | 王缉宪. 中国港口城市的互动与发展[M].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0: 41. |
[4] | 陈悦, 陈超美, 刘则渊, 胡志刚, 王贤文. 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 科学学研究, 2015, 33(2): 242-253. |
[5] | 陈悦, 刘则渊. 悄然兴起的科学知识图谱[J]. 科学学研究, 2005, 23(2): 149-154. |
[6] | 梁永霞, 杨中楷, 刘则渊. 基于CiteSpaceII的航空航天工程前沿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08(S2): 303-312. |
[7] | 秦晓楠, 卢小丽, 武春友. 国内生态安全研究知识图谱——基于Citespace的计量分析[J]. 生态学报, 2014(13): 3693-3703. |
[8] | 王琪. 科学知识图谱及其在体育科学研究中的应用[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0, 27(5): 528-531. |
[9] | 高明, 段卉, 韩尚洁. 基于CiteSpaceIII的国外体育教育研究计量学分析[J]. 体育科学, 2015(1): 4-12. |
[10] | 王娟, 陈世超, 王林丽, 等. 基于CiteSpace的教育大数据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J]. 现代教育技术, 2016, 26(2): 5-13. |
[11] | 罗良针, 余正台.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积极心理学研究演进路径分析[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2): 214-220. |
[12] | 李峰, 朱彬钰, 辛涛. 十五年来心理测量学研究领域可视化研究——基于CITESPACE的分析[J]. 心理科学进展, 2012, 20(7): 1128-1138. |
[13] | 辛伟, 雷二庆, 常晓, 等. 知识图谱在军事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基于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Citespace分析[J]. 心理科学进展, 2014, 22(2): 334-347. |
[14] | 宋艳辉, 杨思洛. 国际视野下的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档案学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的信息可视化分析[J]. 图书馆论坛, 2014(6): 1-13. |
[15] | 吴山. 国际竞争情报研究的知识图谱——基于CiteSpace的知识计量分析[J]. 现代情报, 2010, 30(10): 160-164. |
[16] | 李琬, 孙斌栋. 西方经济地理学的知识结构与研究热点——基于CiteSpace的图谱量化研究[J]. 经济地理, 2014, 34(4): 7-12, 45. |
[17] | 王梓懿, 沈正平, 杜明伟. 基于CiteSpaceIII的国内新型城镇化研究进展与热点分析[J]. 经济地理, 2017(1): 32-39. |
[18] | 侯剑华, 胡志刚. CiteSpace软件应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现代情报, 2013, 33(4): 99-103. |
[19] | 廖胜姣. 科学知识图谱绘制工具VOSviewer与Citespace的比较研究[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 21(7): 137-139. |
[20] | 岳晓旭, 袁军鹏, 高继平, 等. 常用科学知识图谱工具实例对比[J].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14(5): 66-72. |
[21] | 李成, 赵军. 基于Web of Science的旅游管理研究信息可视化分析[J]. 旅游学刊, 2014, 29(4): 104-113. |
[22] | 肖明, 陈嘉勇, 李国俊. 基于CiteSpace研究科学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J]. 图书情报工作, 2011, 55(6): 91-95. |
[23] | Kretschmer, H. (1994) Co-Authorship Networks of Invisible Colleges and Institutionalized Communities. Scientometrics, 30, 363-369. |
[24] | Whittaker, J. (1989) Creativity and Conformity in Science: Titles, Keywords and Co-Word Analysis. Social Science in Science, 19, 473-496. |
[25] | 刘则渊, 陈悦, 侯海燕. 科学知识图谱: 方法与应用[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8: 493-496. |
[26] | 安传艳, 李同昇, 翟洲燕, 等. 1992-2016年中国乡村旅游研究特征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9): 30-44. |
[27] | 刘光阳. CiteSpace国内应用的传播轨迹——基于2006-2015年跨库数据的统计与可视化分析[J]. 图书情报知识, 2017(2): 60-74. |
[28] | 陈继红, 真虹. 改革开放30年: 中国港口发展的主要成就与经验[J]. 港口经济, 2008(11): 11-15. |
[29] | 许继琴. 港口城市成长的理论与实证探讨[J]. 地域研究与开发, 1997(4): 11-14. |
[30] | 孙晓郁. 大力发展港口经济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 港口经济, 2006(3): 13-13. |
[31] | 吴传钩, 高小真. 海港城市的成长模式[J]. 地理研究, 1989, 8(4): 9-15. |
[32] | 王曙光. 港口发展的区域观点[J]. 经济地理, 1993(1): 33-37. |
[33] | 费洪平. 山东日照市区域发展战略模式研究[J]. 经济地理, 1992(1): 34-38. |
[34] | 黄鹤群. 港口: 城市开放型经济的龙头[J]. 水运管理, 1998(10): 7-11. |
[35] | 张景秋, 杨吾扬. 中国临海地带空间结构演化及其机制分析[J]. 经济地理, 2002, 22(5): 559-563. |
[36] | 童永斌. 港城一体化建设策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 2006: 23-26. |
[37] | 刘军. 规制视角的中国邮轮(旅游)母港发展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杭州: 复旦大学, 2011: 144-146. |
[38] | 刘萍. 邮轮经济影响因子的灰色关联度分析[D]: [硕士学位论文]. 广州: 暨南大学, 2011: 16-22. |
[39] | 张言庆, 马波, 范英杰. 邮轮旅游产业经济特征、发展趋势及对中国的启示[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 32(7): 26-33. |
[40] | 孙晓东, 冯学钢. 中国邮轮旅游产业:研究现状与展望[J]. 旅游学刊, 2012, 27(2): 101-112. |
[41] | 梁辰, 王诺, 佟士祺, 等. 大连临港产业集聚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J]. 经济地理, 2012, 32(8): 84-90. |
[42] | 姜晓丽, 张平宇. 基于Huff模型的辽宁沿海港口腹地演变分析[J]. 地理科学, 2013, 33(3): 282-290. |
[43] | 罗芳, 宋培培. 青岛港和上海港港城关系的比较分析——基于RCI [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3): 148-153. |
[44] | 李婧.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港口物流竞争力评价研究[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14(6): 47-53. |
[45] | 黄庶冰.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广西物流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分析[J]. 企业技术开发, 2015, 34(7): 117-119. |
[46] | 王丹阳. 大连港口与城市互动发展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 2006: 4. |
[47] | 王杰. 国际航运中心形成与发展的若干理论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大连: 大连海事大学, 2007: 5. |
[48] | 马仁洪, 陈有文. 以物联网技术促进港口智能化发展[J]. 水运工程, 2012(5): 38-42, 52. |
[49] | 韩增林, 李彬, 张坤领, 等. 基于CiteSpace中国海洋经济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J]. 地理科学, 2016, 36(5): 643-6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