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玲珑岩体脉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
Abstract:
[1] | 宋明春, 王沛成. 山东省区域地质[M]. 济南: 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2003: 157-216. |
[2] | 李洪奎, 于学峰. 山东省大地构造相研究[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12: 281-314. |
[3] | 李洪奎, 耿科, 禚传源, 等. 胶东金矿构造环境与成矿作用[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16: 338-383. |
[4] | 李逸凡, 李洪奎, 陈国栋, 等. 论山东胶东金矿形成的挤压–伸展构造环境[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9, 43(6): 1117-1132. |
[5] | 李洪奎, 耿科, 禚传源, 等. 山东胶东碰撞造山型金矿形成的动力学背景[J]. 地球科学与环境, 2010. 32(z1): 13-14. |
[6] | 李洪奎, 李逸凡, 耿科, 等. 山东胶东碰撞造山型金矿成矿作用探讨[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1, 35(4): 533-542. |
[7] | 张增奇, 张成基, 王世进, 等. 山东省地层侵入岩构造单元划分对比意见[J]. 山东国土资源, 2014, 30(3): 1-21. |
[8] | 王建国, 李秀臣, 刘洪臣. 招平断裂带脉岩群对金成矿的约束[J]. 中国矿业, 2008, 17(12): 64-70. |
[9] | 梁亚运, 刘学飞, 李龚健, 等. 胶东地区脉岩成因与金成矿关系的研究: 年代学及Sr-Nd-Pb同位素的约束[J]. 地质科技情报, 2014, 33(3): 10-24. |
[10] | 马晓东, 孙斌, 宋英昕, 等. 胶东埠上金矿区煌斑岩与金矿的关系[J]. 地质与资源, 2016, 25(4): 327-335. |
[11] | 杨香月, 杨君敏, 张殿龙. 金岭金矿带脉岩特征及控矿作用[J]. 沈阳黄金学院学报, 1996, 15(4): 317-322. |
[12] | 杨晋升, 阎书杰, 张殿龙, 等. 山东埠上金矿床花岗岩脉岩与金成矿关系研究[J]. 黄金科学技术, 2011, 4: 52-55. |
[13] | 罗照华, 魏阳, 辛后田, 等. 造山后脉岩组合的岩石成因: 对岩石圈拆沉作用的约束[J]. 岩石学报, 2001, 17(3): 425-435. |
[14] | 李洪奎, 李大鹏, 耿科, 等. 胶东地区燕山期岩浆活动及其构造环境——来自单颗锆石SHRIMP年代学的记录[J]. 地质学报, 2017, 91(1): 163-179. |
[15] | 李洪奎, 耿科, 禚传源, 等. 山东胶东金矿四位一体成矿地质背景初探[J]. 地球科学前沿, 2017, 7(2): 266-275. |
[16] | 李洪奎, 耿科, 禚传源, 等. 山东胶东碰撞造山型金矿形成的动力学背景[J]. 地球科学与环境, 2010, 32(z1): 13-14. |
[17] | Rollinson, H.R. (1993) Using Geochemical Data: Evaluation, Presentation, Interpretation. Longman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New York, 1-352. |
[18] | 王中刚, 赵振华, 邹天人, 等. 新疆北部花岗岩类的成因类型及其成矿作用. 见: 新疆北部固体地球化学新进展[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2: 127-136. |
[19] | 王中刚, 于学元, 赵振华, 等.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9: 85-127. |
[20] | 孙雨沁, 马晓东, 牛志力, 等. 玲珑金矿西山脉岩SHRIMP锆石U-Pb年龄[J]. 山东国土资源, 2016, 32(3): 10-16. |
[21] | 龙群. 胶东地区中生代中基性岩墙地球化学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7: 25-67. |
[22] | 孙景贵, 胡受奚, 凌洪飞. 胶东金矿区高钾–钾质脉岩地球化学与俯冲–壳幔作用研究[J]. 岩石学报, 2000, 16(3): 401-412. |
[23] | Halls, H.C. (1982) The Importance and Potential of Mafic Dyke Swarms in Studies of Geodynamic Processes. Geoscience Canada, 9, 145-154. |
[24] | 毛景文, 李厚民, 王义天, 等. 地幔流体参与胶东金矿成矿作用的氢氧碳硫同位素证据[J]. 地质学报, 2005, 79(6): 839-857. |
[25] | 谭俊, 魏俊浩, 郭玲利, 等. 胶东郭城地区脉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及斑晶EPMA研究: 对岩石圈演化的启示[J]. 地球科学, 2008, 38(8): 913-929. |
[26] | 赫英. 地幔深部过程与金富集成矿研究取得重要进展[J]. 矿床地质, 2002, 21(2): 136-136. |
[27] | 赫英, 董振信, 岳可芬, 等. 中国东部地幔岩包体中的金含量及其成矿学意义[J]. 地质论评, 2004, 50(4): 418-425. |
[28] | 胡文宣, 孙睿, 张文兰, 等. 金矿成矿流体特点深–浅部流体相互作用成矿机制[J]. 地学前缘, 2001, 8(4): 281-288. |
[29] | 邓军, 杨立强, 方云, 等. 胶东地区壳–幔作用与金成矿效应[J]. 地质科学, 2000, 35(1): 60-70. |
[30] | 刘建明, 张宏福, 孙景贵, 等. 山东幔源岩浆岩的碳–氧和锶–钕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J]. 中国科学(D辑), 2003, 33(10): 921-930. |
[31] | 刘辅臣, 卢作祥, 范永香, 等. 玲珑金矿中基性岩脉与矿化的关系探讨[J]. 地球科学, 1984, 27(4): 37-46. |
[32] | 翟建平, 胡凯, 陆建军. 乳山金矿煌斑岩及流体和氢、氧、锶同位素研究[J]. 矿床地质, 1996, 15(4): 358-364. |
[33] | 毛景文, 赫英, 丁悌平. 胶东金矿形成期间地幔流体参与成矿过程的碳氧氢同位素证据[J]. 矿床地质, 2002, 21(2): 121-128. |
[34] | 马芳, 孙丰月, 霍亮, 等. 山东焦家金矿煌斑岩特征及其与金矿化关系[J]. 世界地质, 2014, 33(2): 388-398. |
[35] | 李洪奎, 李逸凡, 梁太涛, 等. 山东胶东金矿的概念及其特征[J]. 黄金科学技术, 2017, 25(1): 1-8. |
[36] | 李洪奎, 时文革, 李逸凡, 等. 山东胶东地区金矿成矿时代研究[J]. 黄金科学技术, 2013, 21(3): 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