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7
咸淡水界面空间分布特征演变的野外观测
|
Abstract:
摘要 对于咸淡水交互界面空间分布特征传统研究主要以室内模拟为主。为克服尺度效应和地层分布的非均质性,以威海市环翠区双岛镇西山村双岛港东北部为研究对象,从山前-滨海区选择一个典型剖面,在海水涨落的一个周期内,对地下水水位和水质进行观测,通过水化学分析结合多元统计等方法,精确刻画咸淡水界面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实验剖面上X5点处咸淡水界面以0.9 m埋深为中心、倒U字形入侵,垂向上位于埋深0.3~1.5 m之间,入侵强度为0.9 m > 0.6 m > 1.2 m > 1.5 m;咸淡水交互界面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方短距离迁移,且呈现咸水入侵速度快,回淡速度慢的趋势;界面上水化学类型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由重碳酸型水转换为氯化物型水的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1] | Rumer R R,Harleman D R F.Intruded salt water wedge in porous media[J]. Journal of the Hydraulics Division, 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1963, 89(HY6):193-220. |
[2] | 陈亚伟,王明玉,李玮,等. 煤炭地下气化地下水质量影响评价及其趋势分析[J].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2015,32(3):309-316. |
[3] | 郭占荣,黄奕普. 海水入侵问题研究综述[J]. 水文,2003,23(3):10-15. |
[4] | 唐心强,董洁,大年邦雄,等. 电法探查海岸带含水层咸淡水界面的调查研究[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7,34(1):38-43. |
[5] | 丁玲,李碧英,张树深. 海岸带海水入侵的研究进展[J]. 海洋通报,2004,23(2):82-87. |
[6] | 王松涛,高美霞,傅俊鹤. 山东潍坊沿海地下水卤水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J]. 矿床地质,2008,27(5):631-637. |
[7] | 刘森,高茂生,刘红军,等. 泥质海岸带咸淡水界面的运动机理[J]. 海洋地质前沿,2012,28(11):27-30. |
[8] | Bear J,Dagan G. Moving interface in coastal aquifers[J]. Journal of Hydraulics division, 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1964, 90(HY4):193-216. |
[9] | Mualem Y,Bear J.The shape of the interface in steady flow in a stratified aquifer[J].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1974, 10(6):1207-1215. |
[10] | 刘青勇,董广清,耿树德,等. 淡水帷幕防治海(咸)水入侵的物理模拟试验研究[J]. 水利学报,1998,29(2):30-33. |
[11] | 唐杰,吕贤弼,余常昭. 地下水咸淡水混合带动态特性试验研究[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38(1):63-66. |
[12] | 张奇. 海水入侵的实验研究[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5,32(4):43-47. |
[13] | 刘晓红,易南概,张更生. 砂土中海水入侵速度的实验研究[J]. 山西建筑,2007,33(8):113-115. |
[14] | 何丽,李福林,陈学群,等. 咸淡水界面运移速率的室内试验研究[J]. 水资源,2011,32(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