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6
中国碳排放国际转移的行业敏感性分析
|
Abstract:
摘要 出口产业结构调整一直是中国碳排放控制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如何调整出口产业结构以达到减排目的学术界却并未给出明确回答.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法,落脚到具体行业,通过测算行业边际出口载碳量衡量中国碳排放的出口敏感性,并综合行业出口的经济影响力和环境影响力对行业进行重新分类,明确了中国出口结构调整中的重点行业.
[1] | <p> Shuia B, Harriss R C.The role of CO<sub>2</sub> embodiment in US-China trade[J]. Energy Policy, 2006,(34) : 4 063-4 068. |
[2] | 王媛,魏本勇,方修琦,等.基于LMDI方法的中国国际贸易隐含碳分解[J].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2011(2):141-146. |
[3] | 李珊珊,罗良文.FDI行业结构对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基于指数因素分解的实证分析[J].资源环境,2012(5):855-863. |
[4] | 姚亮,刘晶茹.中国八大区域问碳排放转移研究[J].中国人口 ·资源环境,2010(12):16-19. |
[5] | 石敏俊,王妍,张卓颖,等.中国各省区碳足迹与碳排放空间转移[J].地理学报,2012(10):1 327-1 338. |
[6] | 潘元鸽,潘文卿,吴添.中国地区间贸易隐含C0<sub>2</sub>[J].统计研究,2013(9):21-28.</p> |
[7] | Weber C L, Peters G P, Guan D, et al.The contribution of Chinese exports to climate change[J]. Energy Policy,2008(36):3 572-3 577. |
[8] | Yan Y F,Yang L K.China's foreign trade and climate change: a case study of CO<sub>2</sub> emissions[J].EnergyPolicy,2010(38):350-356. |
[9] | 张晓平.中国对外贸易产生的CO<sub>2</sub>排放区位转移分析[J].地理学报,2009(2):234-242. |
[10] | 王文举,向其凤.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核算及责任分配[J].中国工业经济,2011(10):56-64. |
[11] | 王媛,王文琴,方修琦,等.基于国际分工角度的中国贸易碳转移估算[J].资源科学,2011(7):1 331-1 337. |
[12] | 张为付,杜运苏.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失衡度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4):138-1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