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5
2000年以来长春市工业结构优化分析
|
Abstract:
摘要 工业结构优化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关键.测度工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状态可作为评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绩效的依据.本文运用信息熵对长春市33个工业行业的高度化进行测评.结果显示, 长春市目前形成了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为两大支柱, 以通信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和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食品制造业为主要支撑的工业行业体系.通过比较劳动生产率对长春市工业结构的合理化进行估算, 发现长春市的工业结构整体上趋于合理, 但是行业之间不均等现象仍然很严重.最后从提升优势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3个方面探讨长春市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
[1] | 关瑞,田基赞,李鸣,等. 长春市工业经济发展研究[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9(3):301-305. |
[2] | 刘月兰,李豫新. 新疆产业结构效益的实证分析[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9,25(2):71-74,78. |
[3] | 王磊,徐涛. 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化判别及国际比较[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6):112-115. |
[4] | 邓茂,龙志和. 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优化程度测度[J]. 南方经济,2005(9):65-67. |
[5] | 王婷婷. 基于产业集中度视角的我国汽车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D].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3. |
[6] | 成艾华. 西部省区制造业地区专业化程度分析[J]. 贵州社会科学,2012(6):62-65. |
[7] | 彭炜. 湖南省服务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D]. 长沙:湖南大学,2007. |
[8] | <p> 王光军,张虹鸥,王淑婧.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工业结构的演变[J]. 经济地理,2007,5(3):423-426. |
[9] | 谢景武,娄晓黎.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长春市产业空间结构特征及调控措施分析[J]. 地理科学, 2004, 24(2):150-156. |
[10] | Xu X. Discussion on the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intensive utilization of urban land resource[J].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06,34(24): 6 593-6 594. |
[11] | Zhang J F, Deng W.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 and its eco-environmental influence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municipality in Chongqing[J]. China Procedia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0(2):517-526. |
[12] | 罗莉. 我国区域工业结构升级及其驱动因素的实证分析 . 长沙:湖南大学,2012. |
[13] | 彭建平. 自主创新与工业结构升级研究 [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 |
[14] | 吉小燕. 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产业结构优化 [D]. 南京:河海大学,2006. |
[15] | 黄盛. 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研究 [D].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3. |
[16] | 杨旺舟,董锁成,武友德,等. 云南省工业结构及其调整和优化对策[J]. 经济地理,2009,29(9):1 496-1 501. |
[17] | 陈小霞. 舟山市产业结构的优化评价与分析研究 .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 |
[18] | 袁宏超,何勇,谢贤健. 成都市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J]. 绿色科技,2013(1):207-208. |
[19] | 骆腾飞. 浙江省产业结构变动分析及优度评价[J]. 经济视角(下旬刊), 2013(9):122-125. |
[20] | 王俊鹏.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研究:以青岛市为例 [D]. 青岛:山东科技大学,2006. |
[21] | 杨盛,陈志辉. 论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J]. 经贸世界,1997(3):17-19. |
[22] | 张久台. 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 西安:西北大学,2009. |
[23] | 田振清,周越. 信息熵基本性质的研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2,12(4):347-360. |
[24] | 陈建珍,赖志娟. 熵理论及其应用[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 2005, 12(6):9-12.</p> |
[25] | 杨开忠,张洋. 天津市工业相对优势及其结构变动[J]. 地理科学,1999,19(6):510-516. |
[26] | 赵春雨,方觉曙,朱永恒. 芜湖市工业结构演化与工业化进程研究[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9(2):173-177. |
[27] | 朱同林,苏勤. 安徽省工业结构及相对优势变动研究[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4(2):180-185. |
[28] | 王秋彬. 工业行业能源效率与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基于2000—2006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10):49-63. |
[29] | 吴寿平. 人力资源结构与广西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动态关系分析[J]. 桂海论丛,2011(5):113-117. |
[30] | 杨新房. 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与上海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J]. 商业时代, 2011,28:119-121. |
[31] | Wang H Y, FanZJ, Hou X L, etal. Study of the optimization and adjustment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subjected to water resource in the drainage area of the Yellow River[J].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4,1(2):48-53. |
[32] | 王翠,谢正观. 山东省海洋产业结构比较分析及其优化升级研究[J].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2013,30(5):657-663. |
[33] | 陈淑兰,刘立平,付景保. 河南省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基于文化创意视角[J]. 经济地理,2011,31(8):1 392-1 396. |
[34] | 郝正亚. 河北省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关联研究 [D]. 天津:河北农业大学,2008. |
[35] | 周晓庆. 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D]. 西安:西北大学,2010. |
[36] | 李文亮. 基于灰色动态线性规划的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D]. 郑州:郑州大学,2012. |
[37] | 徐香勤,张瑞芹,侯小阁,等.基于"十二五"节能目标的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研究[J].低碳经济,2013,2(2):83-89. |
[38] | 徐圆. 中国工业地区专业化程度分析[J]. 产业经济研究,2008(3):57-63. |
[39] | Sun H M, Wang J L. Industrial integration in Changchun and Jilin city based on the similar coefficient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J]. American Journal of Industrial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2013,3(2):127-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