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6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及其支持体系Abstract: 摘要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正处在蓬勃发展的快速成长期,从学术角度来看,它已成为一门显学。全国至少有200所以上的大学设置了相关系科或专业。“十三五”规划对文化产业高度重视,力推文化产业成为我国制造业升级换代的引擎。文化产业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当下现实发展中,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市场快速发展,从供给侧和消费侧两个方向对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提质增效的更高要求,对解决面临的重大问题提出了强烈需求。本专题论文围绕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文化产业金融支持体系等问题进行探索。 创意经济是当前世界文化经济发展的最新趋势之一,创新创意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与文化实践推进的核心动力。金元浦教授的《我国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形态、新趋势与新问题》提出,我国文化产业已经走向创意产业的新阶段,产生了一系列新思路与新方式:从提出互联网思维的理论创新到实践运行“互联网+”,从鼓励创意为王局部推动到“双创”时代创客空间的建设,打开了创意创新创造的新局面,也给创意产业、创意经济注入了动力。蓬勃发展的创客运动成为中国走向原创大国的重大战略,其核心是塑造国家原创力,实现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与“互联网+”和创客空间相应的是“文化+”。文化的、伦理的缺失是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而文化哲学、美学与艺术精神品格的缺失,将影响产业全面、协调、长远的发展。美学、艺术与伦理学应当成为当下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精神基础。 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多年来一直是文化创意研究的热点,从漫长的人类历史来看二者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李凤亮教授等的《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演进机理与历史语境》一文从历史渊源上探讨了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的演进机理,提出二者关系具有“融合—分裂—融合”的历史形态。文化与科技在人类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在原始蒙昧时代,原始文化与简单技术呈现出混沌般的交融共生形态,具有同根同源的特性;而在古代文明时期,文化与科技则相对分离,并沿着自身的系统独立发展;进入近代社会后,文化与科技相互隔离的状态被打破,并在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积极融合与消极冲突并存的局面;在信息时代,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和文化发展引领文化与科技融合步入新阶段,文化与科技开始以主动姿态向对方渗透,呈现出深度融合发展的趋势。这无疑是一个颇具学理性的探索,为我们理解文化与科技提供了新的历史视角。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纵深发展,近年来金融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焦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融资在广度、深度和规模上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它助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向更高速度、更大规模、更新模式发展。但中国的文化金融与国际投融资界的方式有所不同,有鲜明的中国特色。魏鹏举教授的《新常态下中国文化产业金融支持体系的学理探讨》一文发现:中国独特的文化体制与经济体制塑造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相适应的特定的文化产业金融支持格局,即政府主导市场形成的多元多层次文化产业资本体系。要以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为依据,通过政府的扶持引导,发挥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建构起一个中介发达、风险可控、富于创新的多元多层次的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金融支持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