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烯酰吗啉在马铃薯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风险评估Keywords: 烯酰吗啉 马铃薯 气相色谱 农药残留动态 农药风险评估 Abstract: 【目的】了解烯酰吗啉在马铃薯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为其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时的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首先建立一种用气相色谱仪测定烯酰吗啉残留量的检测方法,然后于2012和2013年在山东、吉林进行田间试验,对烯酰吗啉在马铃薯植株、块茎、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进行检测,并对施药后可能产生的膳食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结果】2012年和2013年烯酰吗啉在马铃薯植株中的半衰期分别为0.7 d(吉林)、0.6 d(山东)和2.5 d(吉林)、1.2 d(山东),在马铃薯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0.7 d(吉林)、0.5 d(山东)和4.3 d(吉林)、9.6 d(山东)。烯酰吗啉施用剂量、施药次数不同,则其在马铃薯植株、块茎及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也不同,烯酰吗啉最终残留量在马铃薯植株中均低于1.240 mg/kg,在土壤中均低于3.405 mg/kg,在马铃薯块茎中均低于或等于检测方法的最低定量限0.02 mg/kg,也低于我国制定的烯酰吗啉在马铃薯中的最大残留限量0.05 mg/kg。采收后马铃薯块茎中烯酰吗啉的估计暴露量为1.64×10-5 mg/kg,风险商值为8.18×10-5 (远小于1),膳食风险较低。【结论】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推荐施药剂量为450 g/hm2,施药次数不超过3次,施药间隔期7 d,采收安全间隔期14 d,此条件下食用收获期的马铃薯可靠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