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6
2009 - 2015年梧州市海水产品和水体霍乱监测结果分析
|
Abstract:
目的 分析2009 - 2015年梧州市海水产品和水样霍乱监测结果,为进一步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广西霍乱监测方案》和《霍乱防治手册》(第五版、第六版),对海水产品和水样进行采样监测、分离和鉴定。结果 2009 - 2015年梧州市共监测海水产品和水样2 877份,阳性71份,总阳性率2.47%;其中海水产品监测1 790份,阳性55份,阳性率3.07%;水样监测1 087份,阳性16份,阳性率1.47%;海水产品和水样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199,P = 0.007);不同样品中以蛙类标本检出阳性率最高,阳性率高达13.01%;3个城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9.816,P = 0.007);71株阳性标本中,O1群稻叶型34株,小川型30株,O139群6株,非O1群非O139群1株;71份菌株均为非产毒株,霍乱肠毒素(CT)毒力基因均为阴性,18份小带联结毒素(Zot)毒力基因阳性,阳性率25.35%。结论 梧州市外环境存在适宜霍乱弧菌生长的因素,海水产品存在外源与本土2种情况污染,应加大对海水产品尤其是蛙类的监测力度,强化市场准入制度,避免霍乱疫情的发生和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