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
胸椎管狭窄症术后脑脊液漏继发皮下积液的治疗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8.04.015 Keywords: 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骨化,胸椎,脑脊液漏,皮下积液 Abstract: 摘要: 目的:探讨胸椎管狭窄症术后脑脊液漏继发皮下积液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脊柱组完成手术的胸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术中、术后发生脑脊液漏者186例,选取其中继发皮下积液且规律随访的1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方法依据患者脑脊液漏严重程度以及胸脊髓病恢复情况决定。采取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JOA)改良11分评分评价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脊髓功能,将手术前后的JOA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其中后纵韧带骨化合并黄韧带骨化者6例,均接受椎管后壁切除及“涵洞塌陷法”360°脊髓环形减压术,单纯黄韧带骨化行椎管后壁切除术者5例。随访时间30~131个月,平均(85±34)个月。术前症状持续时间3个月至8年,中位数18个月;术后引流管拔出时间2~6 d,平均(4.2±1.1) d;围手术期出现发热患者10例,最高体温(37.3~39.7) ℃,其中高热患者2例,延长抗生素使用时间。10例患者采取保守治疗,随访发现脑脊液漏全部吸收,其中拔出引流管后加压包扎伤口者8例,局部穿刺抽液后加压包扎伤口者2例;1例患者因保守治疗无效,继发脑脊液假性囊肿而接受再次手术治疗。11例患者的JOA评分从术前的(3.8±1.6)分升高到末次随访时的(8.9±1.2)分,神经功能改善率为70.8%。没有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切口不愈合及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胸椎管狭窄症术后脑脊液漏继发皮下积液者多数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只有出现脑脊液假性囊肿压迫脊髓时需要采取手术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