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  2017 

早期中国的“物”观念
The Concept of “Wu(物, things)” in Early China

DOI: 1672-4283(2017)01-0005-06

Keywords: ,, 法则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物”之初文“勿”象以刀切物之形,本义为分割,其后起本字为“刎”。在古代观念中,“全”与“纯”是一体的,故而由分割导致的不全可等同于不纯。在殷商甲骨文中,“勿”即已借为否定词,但“勿牛”合文中的“勿”已表示杂色。后世“勿牛”合文演变为形声字“物”,本义即为杂色牛,于是“物”也可表示对混杂之物的辨别,即“物色”。物色之实质为归类,故“物”又有“物类”之义。分类的实质即是立法。中国哲学的“物”观念是内在包含秩序性的。诸子对“物”观念的推衍主要有两条路径:其一为名学,《墨经》以“物”为达名,在“达、类、私”三“名”的层级中来达致知识论与逻辑学的一致性。其二为道家,老庄对“物”的兴趣仅限于与“道”相对之“物”,亦即作为类型之“物”,而非个体之物。早期中国的“物”观念对于中国思想的类型化思维起着奠基作用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