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  2017 

秦帝国的朱砂水银工业
The Cinnabar and Mercury Industry of the Qin Empire

DOI: 1672-4283(2017)02-0071-09

Keywords: 朱砂考古, 秦始皇陵, 热释汞, 地宫水银估算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朱砂在中国考古遗存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二里头早商遗址有内置玉器、铜器的朱砂坑,安阳武丁时期甲骨刻辞部分涂染朱砂,妇好墓椁棺外髹朱漆,内置朱砂,可知商代朱砂已经被广泛使用。 1998年发掘的礼县圆顶山先秦贵族大墓棺内均有大量朱砂,对照距秦未久的西汉北洞山楚襄王的丹漆墓室以及文献所载秦始皇陵墓的“塞以文石,致以丹漆”的记载,可知先秦的贵族或王室,在墓葬中所使用的朱砂数量相当惊人。朱砂矿除用于制备红色朱砂外,也是制备水银(汞)的唯一天然原料。先秦文献中水银多与墓葬有关,如《吴越春秋》所记吴王阖闾墓有“倾水银为池”之事,间接表示制汞工艺的发明时间不会晚于春秋战国之际。 “汞杀金银”,1983年出土的狮子山鎏金扣饰也说明由水银发展出的鎏金工艺在春秋战国之际已经出现。 1981年在秦始皇陵封土及周近进行的热释汞测量所得数据间接支持《史记·秦本纪》“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的记载。利用热释汞数据及用地球物理方法所测秦始皇陵地宫面积深度的数据可以大致估算出墓中的汞储量,并可以之推算所需朱砂矿的数量。对照20世纪初美国得克萨斯州一个容量10吨焙烧炉的汞产量,加上水银及朱砂在秦帝国的鎏金、颜料,丹漆及墓葬等广泛的用途,可以确定秦帝国的水银朱砂工业的规模极为可观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