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  2016 

大师风范诗文传情——纪念王鸿祯院士诞辰100周年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王鸿祯院士离开我们已经六个年头,但他的音容笑貌仍时刻浮现在我的脑海。2006年11月17日,在“祝贺王鸿祯院士90华诞暨‘地球表层发展史’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中,我曾归纳提出王老师四方面的创新成果及其对我国地质事业和地球科学发展的贡献。2010年,在《沉痛悼念恩师王鸿祯院士》一文中,我回忆了王老师的治学精神和为人之道。他在学术上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在工作上勤于行政、克已奉公的优良作风,以及在为人处世上的讲团结、善以待人和提携青年的高贵品质,都深深印入我的脑海,永久难以忘却。 近年来,我经常拜读王鸿祯院士的诗词和联语,深感王鸿祯老师不仅地球科学知识博大精深,而且文学、历史等知识渊博、功底深厚。他善于用诗联文序抒发对祖国和地质事业的热爱、对师长之敬重和对晚辈的关爱和提携,善于用诗文传播他丰富多彩的情感。 一是用诗文传播了爱国情。在他的诗文中,既有抗日战争时期的忧国忧民,又有和平时期科教兴国的呐喊。1944年,他在昆明听到日寇西侵,桂林沦陷,在怀念中学校长徐眉生的诗中哀叹出:“虏众复西侵,南中遍妖氛。名城报不守,黎庶更何论。亲旧绝音问,友朋断知闻。函丈竟何之,东望一沾襟。”1945年8月,他在加尔各答喜闻抗日战争胜利,又高兴地赋诗曰:“华夏尘迷近十秋,忽传凶逆此朝休。非关盟势屈强虏,赖有群心护九州。”2005年,为“科技兴国”战略实施十周年之题词:“科技居生产之首,教育为人本之先。兴盛奠基于和谐,国力集成于韬晦。百岁殷忧启巨圣,十年生聚希小康。”题词道出了在国家发展中科技教育之奇功、和谐和韬晦兴国之道以及希小康之愿望。 二是用诗文传播了地质情。有多篇诗文论及地质工作和地质科学。1975年秋,在广西与卢衍豪、杨遵仪同宿象州县署西小院,闩门倾谈地质古生物,忆及1939年昆明初聚,取鲁迅小楼一统意,戏成一绝:“三人重聚忆昆明,锥指雕虫竟此生。小院幽深成一统,任他北西与南东。”2005年,接戎嘉余、陈旭《生物大灭绝及复苏》和《全球古生代古气候图集》赠书,步毛主席答柳亚子诗韵赋七律一首:“西郊乍聚情难忘,两度征文兴欲狂。冷暖推移称巨笔,复苏绝灭著华章。扬声莫避忤时尚,创意还须放眼量。四纪薪传成往忆,伫看烽火照春江。” 三是用诗文传播了尊师情。王老常常用诗文联语贺师长华诞,颂师长业绩。1989年,他在敬挽李春昱先生时,尊其主持中央地质调查所并把该所完整地移交给新中国以及其最早研究中国板块之功劳,以“道德文章,先行乃著。事业风范,后世之师”的联语而颂之。1945年,他在重庆敬竭李四光,求指赴英国研究方向时,李示应扩展眼界,当如黄汲清先生之博。因而在中国地震学会年会期间,赠黄先生一绝,赞其科学成就,诗曰:“二叠名家留巨著,秦巴构造探幽微。喜闻揆老犹说项,敢望他年更追随。”1997年,在山东临沂五中为刘进之老师祝97华诞时,步刘自寿诗之韵赋诗一首“世纪同龄历久常,友生小聚诉衷肠,兴邦科教常萦绪,问学启蒙未敢忘……”赞刘老师功劳及施教之恩。 四是用诗文传播了同学情。王老经常用诗文记同学小聚,颂同学成就,述个人感慨。1993年重读《朱夏诗词选集》,感叹朱夏高才硕学,忆及扬州倾谈和1980年在法国参加第26届国际地质大会时与朱相伴共游,用“维扬(州)夜话情难忘,法(国)境同游兴欲狂。构造能源欣共识,诗才谈趣羡君长。”诗句称赞了朱夏之诗才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