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  2016 

川东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结构全孔径表征及其对含气性的控制
The wholeaperture por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effect on gas content of the Longmaxi Formation shale in the southeastern Sichuan basin.

DOI: 10.13745/j.esf.2016.02.013

Keywords: 川东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孔隙结构,全孔径,含气性,
Southeastern Sichuan Basin
, Longmaxi Formation, shale gas, pore structure, wholeaperture, gas content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页岩气主要赋存于页岩孔隙中,研究页岩孔隙结构特征是深入认识页岩气富集机理的关键。通过CO2吸附、N2吸附、CH4等温吸附和高压压汞实验,对川东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的孔隙结构进行了全孔径表征,并阐明了孔隙结构对页岩含气性的控制作用。页岩的微孔(<2.0 nm)、中孔(2.0~50.0 nm)和宏孔(>50.0 nm)都十分发育,且分布特征变化较大。在孔体积方面,中孔提供的孔体积最多,约40.8%,其次是微孔,约34.7%,宏孔的孔体积最少,只提供24.5%。在孔隙比表面积方面,微孔占有绝对优势,约提供76.87%,其次是中孔,约23.05%,宏孔只有0.07%。中孔和微孔提供了页岩中主要的孔体积,控制了游离气的含量。微孔的比表面积与CH4最大吸附量具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且提供了页岩中主要的比表面积,控制了吸附气的含量。宏孔提供的孔体积和比表面积在页岩中不占优势,对吸附气和游离气含量的影响较弱,但可作为页岩气渗流的主要运移通道。因此,明确页岩的微孔、中孔和宏孔的分布特征,尤其是微孔对页岩中吸附气和游离气富集的贡献,对页岩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