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7
政府购买服务下非营利组织的生存与发展研究
|
Abstract: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作为政府和市场两大公共服务提供主体之重要补充的非营利组织,应时代需求快速成长起来,并积极探寻其赖以生存的运作规则,完成从成立到维持生存的初始阶段。在非营利组织进一步发展过程中,试图争取更多正当或不正当权益时,却发现部分非营利组织的隐性需求或诉求与政府的显性施政目标或意图之间出现诸多的矛盾和冲突,并由此展开不对等却持久的监管与追逐私利的博弈。为了减少无谓的内耗、增加人民的福祉,政府应加快构建科学完善的非营利组织管理制度体系,对其加强规范和引导。
[1] | 钱宁.非营利组织的管理风险与社会服务机构的发展问题[J].学习与实践,2011(10):73-74. |
[2] | 周雪光.组织社会学十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
[3] | 彼得·德鲁克.非营利组织的管理[M].吴振阳,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
[4] | 邓国胜.非营利组织评估[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
[5] | 张平.论民间组织的异化风险及其防范[J].学术界,2007(1):219-223. |
[6] | 冯俏彬.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中国财经,2014(12):68-69. |
[7] | 齐久恒.中国公民社会组织的批判性反思[J]. 探索, 2012(1):147-149. |
[8] | 王玉龙.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运作机制及实践困扰[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123-128. |
[9] | 宋效峰.非政府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2):14-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