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8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城乡协调发展的时空新变化
|
Abstract:
城乡协调发展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基于广东省4个代表性年份的数据考察广东省城乡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规律,发现①广东省城乡协调发展程度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且态势稳定。②区域间的发展水平悬殊且呈现差异扩大趋势,发展态势各异——珠三角地区城乡为高位协调并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粤西和粤北地区表现为中度协调且呈现波动变化趋势,粤东地区处于低度协调且呈现下降趋势。③城乡协调发展水平存在正向的空间集聚现象且渐趋弱化,形成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④空间分布总体保持“核心(珠三角)—外围(粤东、粤西和粤北)”递减的演变规律,外围区域开始呈现“中间高两侧低”的分布趋势。
[1] | 李斌,李拓,朱业.公共服务均等化、民生财政支出与城市化——基于中国286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动态空间计量检验[J].中国软科学,2015(6):79-90. |
[2] | 谢守红,王利霞.长江三角洲16市城乡发展协调度评价[J].城市问题,2013(10):63-67. |
[3] | 姜玲,叶选挺,李磊.我国农业科技"技术-知识"创新的空间耦合协调格局研究[J].管理评论,2017(9):122-132. |
[4] | 钞小静,任保平.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分析[J].经济研究,2011(4):26-40. |
[5] | 周江燕,白永秀.中国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4(2):5-17. |
[6] | 王维.长江经济带城乡协调发展评价及其时空格局[J].经济地理,2017(8):60-66,92. |
[7] | 汤傲,李效顺,卞正富,等.基于数据重构的生态用地变化驱动因素计量研究——以西南煤炭城市为例[J].生态经济,2016(5):136-142. |
[8] | 杨士弘,廖重斌,郑宗清.城市生态环境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
[9] | 张勇,蒲勇健,陈立泰.城镇化与服务业集聚——基于系统耦合互动的观点[J].中国工业经济,2013(6):57-69. |
[10] | 杨永恒,胡鞍钢,张宁.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人类发展指数替代技术[J].经济研究,2005(7):4-17. |
[11] |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9. |
[12] | 杨娜曼,肖地楚,黄静波.城乡统筹发展视角下湖南省城乡协调发展评价[J].经济地理,2014(3):58-64. |
[13] | 傅晨.广东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1999-2007[J].农业经济问题,2010(5):26-33. |
[14] | 张竟竟,郭志富.县域尺度的河南省城乡协调发展空间格局研究[J].经济地理,2013(9):58-64. |
[15] | 薛红霞,刘菊鲜,罗伟玲.广州市城乡发展协调度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0(8):39-45. |
[16] | 王艳飞,刘彦随,严镔,等.中国城乡协调发展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J].地理科学,2016(1):20-28. |
[17] | 曾福生,吴雄周.城乡发展协调度动态评价——以湖南省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11(1):86-92. |
[18] | 黄庆华,王钊,姜松.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测度及动态研判:以重庆市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12(2):99-108. |
[19] | 顾鹏,杜建国,金帅.江苏省城乡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2002-2011[J].华东经济管理,2013(12):30-33. |
[20] | 张国平,籍艳丽.区域城乡一体化水平的评价与分析——基于江苏的实证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4(11):151-156. |
[21] | 黄祖辉,林本喜.基于资源利用效率的现代农业评价体系研究——兼论浙江高效生态现代农业评价指标构建[J].农业经济问题,2009,31(11):20-27,110. |
[22] | 钱文荣,王鹏飞,叶俊焘.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105-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