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  2017 

我国体育学学科发展中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A Study of Problems in the Disciplin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Science of Our Country and Their Strategies

DOI: 10.19366/j.cnki.1009-055X.2017.04.013

Keywords: 体育学,学科,发展,问题,策略,
physical education science
,discipline,development,problem,strategy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在体育学学科发展中,其自身存在着不足之处,制约着体育学科发展的科学化进程。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分析了体育学科发展中自身存在的8种问题:学科定义模糊;研究对象界定模糊;学科定位表述不一;基础理论过于宽泛;原创性研究短缺;学格不突出;缺乏独特的研究方法;学科体系划分不明朗。提出了促进体育学科和谐发展的策略。

References

[1]  鲁长芬,杨文轩,罗小兵.对体育学科分类的分析与调整建议[J].体育学刊,2009(4):6-10.
[2]  卢元镇,于永慧.给体育社会学一个准确的学科定位[J].体育科学,2006(4):3-8.
[3]  周西宽,胡小明,惠蜀,等.体育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
[4]  张岩.体育学的性质论[J].体育与科学,2005(6):11-15.
[5]  杨文轩.体育学科体系重新构建刍议[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4):277-280.
[6]  王学敏.中国体育学学科认识的困境与出路[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6):16-19.
[7]  王秉彝,罗曼菲.论我国体育学科发展缓慢的原因与对策[J].体育科学,1996(6):25-30.
[8]  黄力生, 陈海啸.论体育科学的性质、特征及体育科学体系的分类[J].体育科学研究,2001(4):5-7.
[9]  易剑东,熊学敏.当前我国体育学科发展的问题[J].体育学刊,2014(1):1-10.
[10]  李慧林.当前我国体育学学科评估存在的问题[J].体育学刊,2009(5):49-52.
[11]  齐梅,柳海民.教育学原理学科的科学性质与基本问题[J].教育研究,2006(2):28-31.
[12]  杨文轩, 陈琦.体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3]  鲁长芬.中国体育学科体系研究述评[J].体育学刊,2007(6):1-6.
[14]  杨桦.关于加强体育学学科建设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1):1-5.
[15]  王逢贤.优教与忧思[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16]  汪康乐.体育科学新学科创建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17]  董德龙,刘文明,SEAMUS KELLY.归属、规模、规制:对中国体育学科发展的认识——一种学科方向探究[J].体育科学,2015(3):83-89.
[18]  张岩.什么是体育学——兼与《体育学》和《体育方法论的思考》等作者的商榷[J].体育与科学,2004(5):25-28.
[19]  席玉宝.体育科学体系及其在现代科学中的地位[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0(4):9-12.
[20]  李建英,石晓峰,王飞,等.对体育学科均衡、协调发展的探讨[J].体育科学,2007(5):83-87.
[21]  易剑东,詹新寰,舒竞.当前中国体育学科发展的出路[J].体育学刊,2014(2):2-11.
[22]  田野,任海,冯连世,等.中国体育科学发展现状与展望[J].体育科学,2005(1):5-10.
[23]  让·皮亚杰.认识论[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
[24]  王续琨,刘永振.体育科学的学科结构初探[J].体育学刊,2002(1):4-8.
[25]  鲁长芬.我国体育学科体系研究的必要性及策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2):6-10.
[26]  徐忠,屈世琼.再论体育的科学体系[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5):19-26.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