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6
法治评价指标体系:现状与评析
|
Abstract:
法治评价被视为“可量化的正义”,一般是指法治国家评价,涵盖法治政府评价和法治社会评价。评价主体与指标体系被视为两大核心问题。以独立第三方评价为特征,境外代表性的法治指数多以主观评价及定性指标为主。国内地方法治政府建设评价本质上是目标考评,自上而下,过程性定性指标居多,其技术功能与法治的民主价值形成悖论。未来发展的方向,从法治政府建设评价到法治政府绩效评价具有客观必然性,评价内容及指标体系应强化结果导向及公众满意度导向,旨在追求政府法治的公信力。
[1] | 最高人民法院.赵昕编译.可以量化的正义:衡量法治水平的十六项“法治指数”(上)[N].人民法院报,2010-06-18(005). |
[2] | 蒋立山.中国法治指数设计的理论问题[J].法学家,2014(01):1-18. |
[3] | 戴耀廷.香港的法治指数[J].环球法律评论,2007(06):44-53. |
[4] | 朱庆芳,吴寒光.社会指标体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
[5] | 台湾“行政院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台湾公共治理指标年度报告[M],2011. |
[6] | 郑方辉,冯健鹏.法治政府绩效评价[M].北京: 新华出版社,2014.105. |
[7] | 郑方辉,卢扬帆.法治政府建设及其绩效评价体系[J].中国行政管理,2014(6):26-31. |
[8] | Lon.L.Fuller. The Morality of Law[M].Yale University Press,1964:46-94. |
[9] | Michaaela Saisana and Andrea Saltelli.Ranlings and Ratings:instructions for use[J].Hague Journal On the Rule of Law,2011(3). |
[10] | 李锦.中国式法治指数若干问题的思考[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3):96-100. |
[11] | 钱弘道.法治评估的意义和方法—以杭州市余杭区为对象的实证研究[A]. 载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政府法制研究中心.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思考与探索论文集[C].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6-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