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7
治理理论视阈下中美社区减灾模式比较及启示
|
Abstract:
社区作为最基层的减灾单元,是灾害的直接受体也是抗击灾害最直接的主体。目前,在世界各国社区减灾均已上升到国家减灾战略层面。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的受灾大国,均已提出社区层面的国家减灾模式。本文系统梳理了中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和美国两阶段的社区减灾战略中治理主体政府部门、私营部门和社会组织在社区减灾中的参与现状,对三个部门在社区减灾中的角色、功能和互动关系进行比较,以期更好地借鉴美国的社区减灾经验,进一步强化我国社区减灾中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和互动关系。
[1] | 吕方. 社区公共服务中的吸纳式供给与合作式供给——以社区减灾为例[J]. 中国行政管理. 2001,314(8):76-79. |
[2] | 滕五晓. 社区安全治理:理论与实务[M]. 上海三联书店,2012. |
[3] | 张海波,童星. 中国应急管理结构变化及其理论概化[J]. 中国社会科学. 2015(3):58-84. |
[4] | LOUISE K,COMFORT. Cities at Risk:Hurricane Katrina and the Drowning of New Orleans[J]. Urban Affairs Review, 2006(4):112-135 |
[5] | 唐桂娟. 美国应急管理全社区模式:策略、路径与经验[J]. 学术交流. 2015,253(4):64-69. |
[6] | 周洪建,张卫星,雷永登,等. 中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时空格局[J]. 地理研究. 2013,32(6):1077-1083. |
[7] | 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 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EB/OL]. (2010-05-05)[2016-12-05] http://www.mca.gov.cn/article/zwgk/fvfg/jzjj/201005/20100500074887.shtml?3. |
[8] | SIMO G, BIES AL. The Role of Nonprofits in Disaster Response:An Expanded Model of Cross-Sector Collaboration[J].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2007, 67(2):125-142. |
[9] | KAPUCU, NAIM, DEMIROZ F. Measuring Performance for Collaborative Public Management Using Network Analysis Methods and Tools[J]. Public Performance and Management Review, 2011, 34(4):549-79. |
[10] | 沙勇忠,刘海娟. 美国减灾型社区建设及对我国应急管理的启示[J]. 兰州大学学报,2010,38(3):72-79. |
[11] | 游志斌,薛澜. 美国应急管理体系重构新趋向:全国准备与核心能力[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5(3):118-122. |
[12] | 陶鹏,薛澜. 论我国政府与社会组织应急管理合作伙伴关系的建构[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3(3):14-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