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  2015 

运动再学习联合针刺法对脑梗死患者下肢痉挛的影响

Keywords: 脑卒中 肌张力 防痉挛针刺 表面肌电图 运动功能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目的观察运动再学习联合针刺法对脑梗死患者下肢痉挛的影响。 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阳明经针刺组和综合法针刺组,每组25例。2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运动再学习康复训练,阳明经针刺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阳明经针刺法治疗,综合法针刺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综合针刺法治疗。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表面肌电图仪记录患侧膝屈曲和踝背伸最大等长收缩(MIVC)时主动肌及拮抗肌的肌电活动,采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Fugl-Meyer量表(FMA)下肢部分及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定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 结果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FAC、FMA及C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明经针刺组治疗后[(2.15±0.16)分]比较,综合法针刺组FAC评分[(3.87±0.99)分]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膝屈曲肌群MIVC时的股直肌积分肌电值(iEMG)、膝屈曲协同收缩率(CO)、健侧与患侧CO比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明经针刺组治疗后[(35.25±4.47)mV?s]比较,综合法针刺组治疗后股直肌iEMG[(30.32±3.98)mV?s]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腓肠肌iEMG、踝背伸CO、健侧与患侧CO比值具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法针刺组治疗后胫前肌iEMG[(31.32±3.68)mV?s]与组内治疗前[(29.36±4.51)mV?s]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rt;0.05)。综合法针刺组与阳明经针刺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运动再学习联合综合针刺法较运动再学习联合传统阳明经针刺法更能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下肢的痉挛程度,增强患侧的步行能力,提高其下肢运动功能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