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  2017 

干湿交替灌溉下氮素形态对水稻花期光合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Keywords: 水稻,氮素形态,水分管理,光合生理,氮素积累与分配,籽粒产量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干湿交替灌溉(节水栽培)水稻较传统淹灌栽培表现出较高的生产潜力,其高产形成除因土壤水分改变有关外,可能还与根区水分变化引起的土壤氮素形态改变有关。该研究于2016年通过设置传统淹灌(W1)和干湿交替灌溉(W2)水分处理,以及氮素形态配比[硝态氮∶氨态氮=100∶0(N1)、50∶50(N2)和0∶100(N3)]处理,并通过温室盆栽试验探讨水分与氮素形态互作对水稻花期光合生理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W2水分处理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光合生产能力、收获指数、氮素收获指数以及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均显著高于W1处理,其N素累积量略低于W1处理。(2)在不同氮素形态之间,N2处理的产量水平显著高于N3和N1处理,这主要是N2处理加强了水稻物质转运以及光合生产能力,其中叶片含氮量和N素浓度提高可能是N2处理呈现出高光合性能的重要原因。(3)氮素利用效率以N1处理最高,随后依次分别为N2和N3处理。研究发现,土壤水分与氮素形态对促进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子、收获指数等形成均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且W2N2处理的效应较其他处理更明显。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