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6
广西流星天坑植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Keywords: 喀斯特天坑,植物群落,地理成分,物种多样性,双向指示种分析 Abstract: 以广西乐业流星天坑为研究对象,在流星天坑腰部与底部设置样地,采用样方法调查冠层树种及林下植物群落;并用数量生态学的方法分析了天坑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与物种多样性,探讨其生境关联。结果表明:(1)在天坑调查的样地中,胸径大于10 cm的冠层树种个体60株,隶属于13科、17属、18种,个体密度约为188株/hm2。林下植物种群共记录到94株个体,隶属于28科、38属、43种,个体密度为23 500株/hm2。群落物种多样性较丰富,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较高;冠层树种的科属多样性很高,体现出群落组成的古老和隔离性质。(2)樟科是流星天坑植物群落的优势科,在群落冠层包含4个种14株个体,在林下包含3个种,7株个体,其中2种与群落冠层共有;群落的林下层含物种数较多的科包括大戟科(4种)、菊科(3种)、凤尾蕨科(3种)、鳞毛蕨科(3种),但天坑植物群落中种群水平的优势现象不明显。(3)林下植物包含了各种生长型,以灌木数量最多,禾草类植物数量最少,乔木的幼苗也较少,体现出天坑的生境提供了较丰富的资源生态位,同时也表明乔木的幼苗更新不良。(4)流星天坑大树数量比例高,在样地中记录到的60株个体中,最小胸径为17.0 cm, 最大胸径104.0 cm,胸径> 30 cm的大树共34株,占全部立木比例56.6%,体现出天坑森林群落的原始性并且未受到干扰破坏。(5)双向指示种分析表明,广西乐业天坑林下植物对生境的响应更为敏感,但论冠层还是林下层其现状分布并不能完全把坑腰和坑底两种生境分离。该研究结果为深入开展天坑这种特殊生境下植物种群以及群落的发生、演替和生态适应性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及理论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