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渗透率级差影响下的薄差层层间干扰研究

, PP. 44-48

Keywords: 薄差层,层间干扰,渗透率级差,采出程度,有效动用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以大庆油田某薄差层开发区为例,结合薄差层非均质特性建立层间干扰研究机理模型,对不同渗透率级差下采出程度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通过单层开采模型进行对比,最终确定薄差层多层合采渗透率级差界限。研究表明:薄差层层间干扰现象随渗透率级差增加而加剧;表外储层油水前缘突破后,日产油量和含水率随渗透率级差的变化加剧;与各层单独开采效果相比,在渗透率级差为20的情况下单层采出程度平均降低6.59个百分点;采出程度随渗透率级差的增加呈对数关系下降;充分考虑该类储层物性特征与矿场对薄差层采出程度的要求,综合确定薄差层有效开发渗透率级差应控制在20以内。研究成果矿场应用效果良好,对薄差层高效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References

[1]  冯其红,王相,王波,等. 非均质水驱油藏开发指标预测方法[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4,21 (1):36~39.
[2]  于翠玲,林承焰.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进展[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7,14 (4):15~19.
[3]  宋洪庆,朱维耀,沈全富,等. 低渗透非均质油藏动用程度评价新方法[J]. 特种油气藏,2009,16 (1):64~67.
[4]  胡伟,闫超,陈正涛,等. 大庆油区杏六区中部油藏三次加密合理布井方式[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3,20 (6):73~75.
[5]  刘义坤,王凤娇,胡超洋,等. 薄差储层油水渗流规律研究[J]. 特种油气藏,2013,20 (5):89~92.
[6]  胡望水,曹春,何海泉,等. 新立地区嫩三段储层非均质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岩性油气藏,2012,24 (6):20~26.
[7]  沈瑞,赵芳,高树生,等. 低渗透纵向非均质油层水驱波及规律实验研究[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3,20 (4):91~93.
[8]  牛彩云,李大建,朱洪征,等. 低渗透油田多层开采层间干扰及分采界限探讨[J].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3,27 (2):118~120.
[9]  周延军. 不同渗透率级差组合与水驱采收率关系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 (3):55~57.
[10]  于春生,李闽,乔国安,等. 纵向非均质油藏水驱油实验研究[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 (1):84~86.
[11]  许建红,钱俪丹,库尔班. 储层非均质对油田开发效果的影响[J]. 断块油气田,2007,15 (5):29~31.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