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odern Linguistics 2016
汉语方言里的西红柿
|
Abstract: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付食品局. GB8854-8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蔬菜名称(一)[S]. 北京: 标准出版社, 1988. |
[2] | 曹志耘. 汉语方言地图集(分语音, 词汇, 语法三卷)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8. |
[3] | 朱伟. 西红柿问题[J]. 三联生活周刊, 2005(37). |
[4] | 张平真. 中国蔬菜名称考释[M]. 北京: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6: 108-111. |
[5] | 刘玉霞. 番茄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 南京农业大学, 2007. |
[6] | 铃木史己. 西红柿: 修饰成份, 西红柿: 词根, 西红柿: “西” 系成立的过程[A]//岩田礼. 汉语方言解释地图(续集), 东京: 白帝社, 2012: 102-107. |
[7] | 徐鹏章. “西汉番茄” 的发现, 培育和初步研究[J]. 农业考古, 1988(1): 191-194. |
[8] | 闵宗殿. 海外农作物的传入和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J]. 古今农业, 1991(1): 1-11. |
[9] | 李璠. 中国栽培植物发展史[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4: 115-116. |
[10] | 苏宝林, 谢光辉, 郭云钦. 野生番茄在中国的发现与观察初报[J].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5(1): 30. |
[11] | 武崇光, 张艳. 中国野生番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初报[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1997(5): 14-19. |
[12] | 梅泰理. 探析中国传统植物学知识[J]. 杨云峰, 译. 风景园林, 2010(1): 98-108. |
[13] | 梁家勉. 梁家勉农史文集[C].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213-214. |
[14] | Stuart, G.A. (1911) Chinese Materia Medica: Vegeta-ble Kingdom. 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 Shanghai, 251. |
[15] | 叶静渊. 我国茄果类蔬菜引种栽培史略[J]. 中国农史, 1983(2): 37-42. |
[16] | 刘玉霞, 王思明. 番茄在中国的引种推广及其动因分析[J]. 古今农业, 2007(2): 66-79. |
[17] | 李景富, 等. 中国番茄育种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1: 28-31. |
[18] | 翊嫱. 美洲大陆对中国的农耕传播[J]. 炎黄纵横, 2014(4): 46. |
[19] | 卫聚贤. 中国人发现美洲[M]. 新竹: 说文书店, 1982: 661. |
[20] | 罗竹风. 汉语大词典(第 7 卷下)[M]. 上海: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1: 1361. |
[21] | 王立男, 赵鸿鹏. 养生日谭[M]. 上海: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2005: 96. |
[22] | 李涌, 李乔. 中华事物别称溯源趣典[M]. 太原: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6: 565. |
[23] | 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 上海地方志物产资料汇辑[M]. 北京: 中华书局, 1961. |
[24] | 彭泽祥, 等. 中国植物志(第 60 卷第 1 分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7: 137-138. |
[25] | 国立台湾大学植物标本馆. 台湾植物资讯整合查询系统[DB/OL]. http://tai2.ntu.edu.tw, 2012. |
[26] | 张振兴. 台湾闽南方言记略[M].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3: 95. |
[27] | 张屏生. 台湾地区汉语方言的语音和词汇(册三语料篇二台湾汉语方言词汇对照表 1)[M]. 台南: 开朗杂志事业有限公司, 2007: 141. |
[28] | 中国农业全书黑龙江卷编辑委员会. 中国农业全书黑龙江卷[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9: 29. |
[29] | 黄登忠, 等. 重修台湾省通志(卷四经济志农业篇)[M]. 南投: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1996: 990. |
[30] | 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福建省志农业志[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290-291, 465. |
[31] | 黄河清. 近现代辞源[M].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0: 204. |
[32] | 王贵生. 黔东南方言志——黔东南苗族侗族地区汉语方言调查研究[M]. 成都: 巴蜀书社, 2007: 127, 192, 196-198. |
[33] | 王贵生. 黔东南方言概论[M]. 成都: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 156-157. |
[34] | 海南省东方市史志编纂委员会. 东方县志[M]. 北京: 新华出版社, 2011: 1058. |
[35] | 兴国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兴国县志[M]. 赣州: 品新艺术印装中心, 2001: 686. |
[36] | 卢广诚. 台湾闽南语概要[M]. 台北: 南天书局有限公司, 2003: 127. |
[37] | 孙国宾. 蔬菜使用手册[M]. 北京: 农村读物出版社, 2009: 6. |
[38] | 王幼华. 台湾外来词的研究及相关比较[A]//许嘉璐. 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458-467. |
[39] | 林连通. 泉州市方言志[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3: 218. |
[40] | 李如龙. 福建县市方言志 12 种[M]. 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1: 94. |
[41] | 王建设, 张甘荔. 泉州方言与文化(上)[M]. 厦门: 鹭江出版社, 1994: 78. |
[42] | 沈文. 菲律宾闽南话的词汇变异[A]//庄善裕. 东南亚地区华文教育文集. 广州: 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6: 219-228. |
[43] | 陈晓锦. 东南亚华人社区汉语方言概要[M].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4: 中册 895. |
[44] | Albalá, P. (2003) Hispanic Words of Lndoamerican Origin in the Philippines. Philippine Studies, 51, 125-146. |
[45] | 何汝芬, 曾思奇, 李文甦, 林青春. 高山族语言简志(布嫩语)[M]. 北京: 民族出版社, 1986: 147. |
[46] | Barclay, T. (1923) Supplement to Dictionary of the Vernacular or Spoken Language of Amoy. Commercial Press Limited, Shanghai. |
[47] | Douglas, C. (1873)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of the Vernacular or Spoken Language of Amoy: With the Principal Variations of the Chang-Chew and Chin-Chew Dialects. Trübner, London. |
[48] | 周长楫. 厦门方言词典[M].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3: 146, 176. |
[49] | Macgowan, J. (麦嘉湖/马约翰) (1883) English and Chinese Dictionary of the Amoy Dialect. Trübner, London, 539. |
[50] | 东方孝义. 台日新辞书[M]. 台北: 台湾警察协会, 1930. |
[51] | 蔡培火. 国语闽南语对照常用辞典[M]. 台北: 正中书局, 19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