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2
黄土丘陵区缓坡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产流效应Keywords: 摇径流量,土地利用方式,降雨,缓坡地,黄土丘陵区 Abstract: ?探讨缓坡土地利用方式与水土流失之间的作用机制,对于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治理具有积极意义。利用中国科学院安塞水土保持综合试验站2009—2011年间小区定位监测数据,探讨缓坡谷子地(f)、柳枝稷地(s)、撂荒地(a)、2/3谷子1/3柳枝稷地(fs)、2/3谷子1/3撂荒地(fa)5种土地利用方式的产流效应,结果表明:1)缓坡谷子地(f)的径流量最大,受短历时高强度降雨影响显著;2)7月是产生径流的敏感时期;3)土地利用方式s、a、fs、fa与f相比,具有不同程度的减流效应,减流效应大小顺序为a>s>fa>fs;4)植被覆盖度的增加对减少缓坡产流量起到积极作用,但当降雨量、降雨强度较大时,植被覆盖削减径流的作用会被减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