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黄惠勇,等.调节肤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医辨证的关系.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8):474
|
[2] | 季钟朴.现代中医生理学基础.北京:学苑出版社1991
|
[3] | 汤健,等.大力加强分子心血管病学的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5;(3):163
|
[4] | 顾江,等.心血管疾病病理研究的现状及展望.中华病理学杂志1995;(1):1
|
[5] | 王雪,等.血管紧张素与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疾病易感性的关系.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1995;15(4):190
|
[6] | 汪浩川,等.癌基因及抗癌基因在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转录表达.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96;(2):117
|
[7] | 石湘芸,等.血管活性物质与临床(第一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1993,
|
[8] | 董林旺,等.调节肤与休克.生理科学进展1993;(2):12
|
[9] | 李大元,等.无症状心肌缺血和心绞痛患者血浆中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肤和p物质含量的变化.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6;12(4):396
|
[10] | 汤健,等.心脏的内分泌功能及其临床意义.中华内科杂志1984;(12):721
|
[11] | 汤健,等.心肺内分泌学.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
[12] | 吴永健.内皮素与冠心病.现代诊断与治疗1992;(3):214
|
[13] | 孙双丹,等.内皮素和血管紧张素;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分裂的促进作用.基础医学与临床1993;(1):55
|